|
Dravet综合征临床表现,司替戊醇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时间:2025-01-13 Dravet综合征(Dravet syndrome,DS),原称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是一种在婴儿期出现症状的发育性及癫痫性脑病。该病主要由遗传因素引起,最常见的致病基因为SCN1A,但也可能由SCN2A、PCDH19、CHD2等基因突变导致。PCDH19突变导致的Dravet综合征患者多为女性,而SCN1A突变导致的患者则男女均可发病。 临床特征 Dravet综合征的患者通常在6到15个月时出现首次癫痫发作,症状常表现为强直-阵挛(全身性癫痫发作,伴有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或阵挛(骨骼肌反复收缩),这些发作可为一侧性或全面性。患者常伴有智力、语言、动作等发育迟缓或倒退的问题,且癫痫猝死风险较高。 司替戊醇(Diacomit) 定义与作用机制 司替戊醇是一种抗癫痫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与Dravet综合征相关的癫痫发作。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γ-氨基丁酸(GABA)转氨酶,增加GABA的浓度,从而抑制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减少癫痫的发作频率和严重性。此外,司替戊醇还能通过调节神经元的钠通道活性、抑制谷氨酸释放等机制发挥抗癫痫作用。 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一项为期12年的观察性研究(前瞻性、观察性开放标签试验)评估了司替戊醇对Dravet综合征和持续性癫痫发作患者的疗效和长期安全性。该研究记录了患者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局灶性癫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和不良事件的频率。 研究结果 入组情况:41名患者开始司替戊醇治疗,入组时的中位年龄为5岁7个月(范围11个月至22岁),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37个月(范围2-141个月)。 疗效: 20名患者的全身强直阵挛发作频率长期减少超过或等于50%。 23名患者中有11名的局灶性癫痫发作频率降低了50%以上。 26名患者中有11名的癫痫持续状态频率降低了50%或更多。 安全性: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厌食、体重减轻、镇静和行为改变。一名患者失神症状恶化,并出现肌阵挛发作;另一位患者在服用丙戊酸的同时,出现了复发性胰腺炎。 司替戊醇治疗开始后,40%的Dravet综合征患者癫痫持续状态的频率降低。司替戊醇对全身强直阵挛和局灶性癫痫发作均有效,且可以安全地与一系列抗癫痫药物联合使用。 用药注意事项 过敏史:对司替戊醇过敏者禁用。 特殊人群:妊娠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哺乳期妇女如使用应暂停哺乳。 药物相互作用:司替戊醇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使用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用法用量:根据患者体重计算给药剂量,分2-3次服用。开始治疗时应采取剂量递增方式,以避免不良反应。 监测与评估: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肝功能、血细胞计数等指标,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3岁以下儿童,由于关键临床研究未涵盖该年龄段,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综上所述,司替戊醇在治疗Dravet综合征相关癫痫发作中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较好的安全性,但用药时需注意上述事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司替戊醇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