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问答 >>治疗手记 >> 案例分析:一例达沙替尼导致严重胸腔积液的CML患者治疗调整案例
详细内容

案例分析:一例达沙替尼导致严重胸腔积液的CML患者治疗调整案例

时间:2025-05-07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本文报告一例达沙替尼治疗CML过程中出现3级胸腔积液的病例,通过停药、胸腔引流及换用尼洛替尼,最终实现持续分子学缓解(MMR),为临床提供治疗策略参考。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达沙替尼;胸腔积液;尼洛替尼

headkonmed (16).jpg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1岁,2017年12月因“胸闷、气短3月”入院。2015年7月确诊CML慢性期,予尼洛替尼600mg/d治疗,3个月后达BCR-ABL1<10%(IS),4个月后转阴。2016年11月因经济原因改用达沙替尼100mg/d。

  治疗经过

  达沙替尼治疗

  2017年5月起出现眼睑水肿,9月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液(3级),胸腔穿刺示淋巴细胞比例95%,胸水BCR-ABL1阴性。停用达沙替尼后胸腔积液短暂缓解,但2017年12月再次加重,右侧胸腔闭式引流每日引流量达700ml。

  治疗调整

  停药与引流:停用达沙替尼,行胸腔闭式引流,每日引流量逐渐减少至100ml。

  糖皮质激素治疗:泼尼松25mg/d口服,7天后胸腔积液减少。

  换用尼洛替尼:2018年1月起口服尼洛替尼600mg/d,3个月后胸腔积液完全消失,BCR-ABL1持续转阴。

  疗效评估

  胸腔积液

  达沙替尼治疗期间胸腔积液量最高达2500ml/d(左+右侧),换用尼洛替尼后完全缓解。

  分子学反应

  尼洛替尼治疗3个月:BCR-ABL1<0.01%(IS)

  随访至2020年4月:BCR-ABL1持续阴性,总生存率(OS)达78%。

  本例提示:

  达沙替尼相关胸腔积液发生率约3%-5%,多见于治疗6个月后,机制可能与免疫介导相关。

  停药后胸腔积液可自行缓解,但需警惕复发风险。

  尼洛替尼对达沙替尼不耐受患者疗效显著,3/4级胸腔积液发生率仅1%-2%。

博舒替尼印度(小).png

  达沙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结尾图片.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