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淋巴瘤 >>匹妥布替尼 >> 全球首个非共价BTK抑制剂匹妥布替尼:如何克服伊布替尼耐药?
详细内容

全球首个非共价BTK抑制剂匹妥布替尼:如何克服伊布替尼耐药?

时间:2025-05-16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伊布替尼曾是重要的治疗药物,但长期使用后,肿瘤细胞易发生BTK C481位点突变(如C481S突变),导致耐药,使患者治疗面临困境。不过,全球首个非共价BTK抑制剂匹妥布替尼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希望。

360截图20230302181712290.jpg

  共价BTK抑制剂(包括伊布替尼、泽布替尼等)通过与BTK的C481残基形成共价键,不可逆地结合在BTK的ATP结合口袋中,抑制BTK活性。但这种结合方式易引发耐药,而匹妥布替尼作为非共价BTK抑制剂,作用机制截然不同。它通过广泛的氢键与ATP结合位点附近的水分子和BTK残基相互作用,不依赖C481残基进行结合,因此能克服C481突变引起的耐药问题。

  多项研究数据证实了匹妥布替尼的优势。在I/II期BRUIN研究中,接受过共价BTK抑制剂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0%,其中13%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7.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4个月,中位总体生存期(OS)为23.5个月。在中国II期J2N-MC-JZNJ研究中,35名既往接受过BTK抑制剂治疗的MCL患者,ORR为62.9%,与全球BRUIN研究结果一致。

  与共价BTK抑制剂相比,匹妥布替尼具有明显优势。它不仅能克服耐药性,还具有高选择性,对BTK的选择性比98%的其他激酶高300倍,能减少对其他激酶的抑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可逆性也使得在治疗过程中能更灵活地调整剂量,适应患者具体情况。

  2023年1月,匹妥布替尼被FDA加速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二线系统治疗(包括BTK抑制剂)的复发或难治性MCL成人患者,成为FDA批准的第一个非共价BTK抑制剂。同年12月,又被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二线系统治疗(包括BTK抑制剂和BCL-2抑制剂)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成人患者。

吡托布鲁替尼匹妥布替尼(捷帕力)老挝版(1).jpg

  匹妥布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结尾123.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