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垂体微腺瘤患者使用卡麦角林后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的病例报告时间:2025-06-12 病例背景 患者,女,25岁,因闭经及不孕就诊。经头颅MRI检查发现垂体微腺瘤(直径<1cm),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显著升高(>150 μg/L,正常范围4.04-15.02 μg/L),诊断为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曾尝试溴隐亭治疗6个月,PRL水平波动在40 μg/L左右,未能稳定降至正常范围,且复查MRI显示肿瘤体积未见明显缩小。 治疗经过 初始治疗(溴隐亭): 患者每日服用溴隐亭2.5 mg,分3次口服。治疗初期,PRL水平从>150 μg/L降至40 μg/L,但随后出现平台期,无法进一步下降。 治疗6个月后,患者PRL水平仍波动在40 μg/L左右,且MRI显示肿瘤体积未见明显缩小。 转换治疗(卡麦角林): 鉴于溴隐亭疗效不佳,改用卡麦角林治疗。起始剂量为0.5 mg/周,分2次口服(周一、周四各0.25 mg)。 2周后,剂量调整为1 mg/周(周一、周四各0.5 mg)。 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如恶心、头晕等),依从性良好。 疗效评估: 患者闭经症状缓解,月经周期恢复正常。 不孕症状改善,治疗1年后成功妊娠。 治疗3个月后,MRI显示肿瘤体积缩小约30%。 治疗6个月后,肿瘤体积进一步缩小至接近消失(MRI评估)。 治疗3个月后,PRL水平降至12 μg/L,恢复正常范围。 治疗6个月后,PRL水平稳定在8 μg/L左右。 PRL水平: 肿瘤体积: 临床症状: 本病例显示,卡麦角林在溴隐亭耐药或疗效不佳的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其长效机制(半衰期65小时)和强效D2受体亲和力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抑制PRL分泌和缩小肿瘤体积。此外,卡麦角林的每周1-2次给药方式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卡麦角林是溴隐亭耐药或疗效不佳的垂体泌乳素微腺瘤患者的有效替代药物。通过个体化剂量调整,卡麦角林能够显著降低PRL水平、缩小肿瘤体积,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