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DLBCL患者使用Polivy后出现严重感觉神经病变的诊疗经验时间:2025-07-10 患者张先生,58岁,确诊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既往接受R-CHOP方案治疗6周期后复发。2023年10月,患者入组Polivy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PBR)的临床试验。 治疗经过 初始治疗: 患者按体重给予Polivy 1.8mg/kg,每21天静脉注射,联合苯达莫司汀90mg/m²(第1、2天)和利妥昔单抗375mg/m²(第1天),共6个周期。 前3周期耐受良好,仅出现1级中性粒细胞减少,未调整剂量。 神经病变发生: 第4周期输注Polivy后,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刺痛,逐渐进展至双手,伴行走不稳。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提示四肢远端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降低,符合2级周围神经病变(CTCAE分级)。 剂量调整与处理: 暂停Polivy:立即停用Polivy,苯达莫司汀剂量减至70mg/m²。 对症治疗:给予加巴喷丁300mg/日,维生素B12 1000μg/周,局部理疗。 监测与恢复:2周后症状缓解至1级,第6周期恢复Polivy 1.4mg/kg,但第2天再次出现2级神经病变,遂永久停药。 后续治疗: 改用塞利尼索联合地塞米松方案,完成4周期后达部分缓解(PR),目前维持治疗中。 机制分析 Polivy为抗体偶联药物(ADC),其载药MMAE通过抑制微管聚合诱导细胞凋亡,但易导致神经毒性。DLBCL患者中,Polivy相关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约40%,3级以上占4%。本例患者出现2级神经病变,可能与MMAE在背根神经节蓄积有关。 剂量管理:Polivy治疗中需密切监测神经症状,2级以上神经病变需减量或停药。 替代方案:对神经病变高风险患者,可考虑非MMAE类ADC(如Loncastuximab tesirine)或CAR-T细胞疗法。 本例DLBCL患者使用Polivy后出现严重感觉神经病变,通过剂量调整和对症治疗,症状得以控制。Polivy的神经毒性需引起临床重视,个体化剂量管理是保障疗效与安全性的关键。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