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白血病 >>艾代拉利司 >> 艾德拉尼Idelalisib治疗CLL/SLL:PI3Kδ抑制剂的疗效与肝毒性警示
详细内容

艾德拉尼Idelalisib治疗CLL/SLL:PI3Kδ抑制剂的疗效与肝毒性警示

时间:2025-08-01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艾德拉尼(Idelalisib)作为首个获批的高选择性PI3Kδ抑制剂,为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提供了突破性治疗选择。其通过阻断PI3Kδ信号通路,抑制B细胞受体(BCR)信号传导及CXCR4/CXCR5介导的淋巴细胞趋化,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然而,临床应用中需权衡其显著疗效与潜在肝毒性风险。

360截图20240115152413042.jpg

  疗效数据:显著延长生存期,突破治疗瓶颈

  在Ⅲ期临床试验中,艾德拉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复发/难治性CLL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未达到,而利妥昔单抗单药组仅为5.5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7%。另一项针对220例因并发症无法接受细胞毒治疗的CLL患者的研究显示,艾德拉尼单药治疗使中位PFS延长至11.1个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5.5个月。对于17p缺失等高危患者,艾德拉尼的客观缓解率(ORR)达56%,而传统化疗仅10%-15%。

  长期随访数据进一步证实其持久疗效。Ⅱ期临床研究中,64例复发/难治性CLL患者接受艾德拉尼治疗,ORR高达97%,其中93%的患者PFS超过24个月。在针对SLL的试验中,艾德拉尼联合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使中位PFS达20.8个月,较安慰剂组(11.1个月)延长近一倍。

  肝毒性风险:免疫介导的严重不良反应

  尽管艾德拉尼疗效显著,但其肝毒性问题不容忽视。在一项针对初治CLL患者的研究中,79%的患者出现3级以上转氨酶升高,中位发生时间为28天,且年龄较小(<65岁)和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突变患者风险更高。肝脏活检显示,转氨酶升高患者存在淋巴细胞浸润及炎性细胞因子(如CCL-3、CCL-4)水平升高,提示肝毒性为免疫介导机制。

  肝毒性的发生与剂量和治疗时长密切相关。在艾德拉尼联合ofatumumab的试验中,患者接受2个月单药诱导后,再联合治疗6个月,肝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药组。此外,肝毒性复发率在停药后重新挑战时仍达12%,但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复发风险至5%。

  管理策略: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监测

  为降低肝毒性风险,临床需采取分层管理策略:

  基线评估:治疗前检测肝功能、IGHV突变状态及免疫功能,对高危患者(如年轻、IGHV突变)考虑替代方案或预防性使用免疫抑制剂。

  动态监测:治疗前3个月每2周检测肝功能,之后每月监测;若转氨酶升至正常上限3-5倍,暂停用药并每周监测;若持续升高或伴胆红素升高,永久停药。

  剂量调整:肝毒性缓解后,剂量可从150mg每日两次减至100mg每日两次,但需权衡疗效与安全性。一项回顾性分析显示,剂量调整后85%的患者可继续治疗,且PFS未显著缩短。

艾代拉里斯艾德拉尼(老挝).png

  艾德拉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