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纳替尼联合FLAG-IDA治疗急变期CML:真实世界疗效与安全性时间:2025-08-22 急变期慢性髓性白血病(CML-BP)是CML进展的终末期,预后极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治疗方法。然而,移植前能否通过抢救治疗达到慢性期是决定移植成功与否的关键。普纳替尼作为一种强效的第三代TKI,已显示出对CML-BP患者的疗效,但其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尚需进一步验证。 MATCHPOINT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单臂、I/II期研究,旨在评估普纳替尼联合FLAG-IDA方案(氟达拉滨、阿糖胞苷、伊达比星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CML-BP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纳入年龄≥16岁、确诊为Ph阳性或BCR-ABL1阳性CML、适合FLAG-IDA化疗且入组4周内未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患者从FLAG-IDA治疗方案的第1天开始,按EffTox推荐剂量服用普纳替尼30mg/d,至第28天。若FLAG-IDA周期结束后血液学恢复,普纳替尼可连续给药超过28天;若未达到疾病缓解,则增至45mg/d;若出现药物毒性反应,则减至15mg/d。 研究结果显示,普纳替尼联合FLAG-IDA方案在CML-BP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时,16例可评估患者中有11例(69%)经第1个周期治疗后达到慢性期,其中3例达到完全血液学反应。在分子学反应方面,5例(31%)患者达到主要分子学缓解(BCR-ABL1 IS≤0.1%)。这一结果显著优于历史对照数据,表明联合方案可有效诱导CML-BP患者达到慢性期,为后续的allo-HSCT创造条件。 进一步分析显示,12例患者(71%)在联合化疗后进行了allo-HSCT,其中5例(42%)患者在1个诱导周期后进行移植,3例(60%)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这一结果提示,联合方案不仅可诱导疾病缓解,还可为患者提供移植机会,从而显著改善长期生存。研究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2个月,尽管低于一般慢性期CML患者的生存期,但考虑到CML-BP患者的极端预后,这一结果已属不易。 在安全性方面,普纳替尼联合FLAG-IDA方案表现出一定的毒性,但多数不良事件可通过剂量调整和对症支持治疗得到控制。研究中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症(71%)、血小板减少症(65%)、贫血症(41%)和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9%)。这些血液学毒性主要与化疗药物相关,但普纳替尼的加入可能加剧了骨髓抑制。 非血液学毒性方面,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是肺部感染(24%)、发热(18%)和低钙血症(18%)。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有4例(25%)患者报告了剂量限制性毒性,包括暴发性心肌病、脑静脉窦血栓、淀粉酶升高和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这些严重不良事件提示,联合方案需在密切监测下使用,尤其是对于有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患者。 普纳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