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组替凡:VHL病患者的革命性靶向治疗新选择,仿制药上市了吗

作者: 医学编辑李可艾 2025-03-03

  VHL(Von Hippel-Lindau)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常常伴有多种肿瘤,包括肾细胞癌(RCC)、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母细胞瘤和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等。传统治疗手段对于VHL病患者来说效果有限,因此寻找新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贝组替凡(Belzutifan)作为一种新型的HIF-2α抑制剂,为VHL病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的靶向治疗新选择。

360截图20240306154347832.jpg

  贝组替凡的作用机制

  如前所述,贝组替凡是一种选择性的小分子HIF-2α抑制剂。它通过特异性地结合HIF-2α,阻止其发挥促肿瘤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在正常生理状态下,HIF-2α参与调节细胞对缺氧环境的适应过程。然而,在VHL病患者中,由于VHL基因的失活,导致HIF-2α的过度表达,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抑制HIF-2α的活性成为了一种潜在的VHL病治疗策略。

  临床实验数据支持

  多项临床试验已经验证了贝组替凡在VHL病治疗中的疗效。在一项针对VHL综合征相关肾细胞癌的临床试验中,贝组替凡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结果显示,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49%,这意味着近一半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肿瘤出现了缩小。同时,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也得到了显著延长,这表明药物能够有效地延缓肿瘤的进展。

  此外,贝组替凡在其他类型的VHL病相关肿瘤中也展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在24例可评估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中,ORR达到了63%;在12例可评估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ORR更是高达83%。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贝组替凡在VHL病治疗中的广泛适用性。

  值得一提的是,贝组替凡还获得了美国FDA的批准,用于治疗在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TKI)后的晚期肾细胞癌成年患者。这一批准进一步巩固了贝组替凡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地位。

  安全性与耐受性

  除了显著的疗效外,贝组替凡的安全性也是其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在临床试验中,贝组替凡的安全性状况良好,没有出现新的安全问题。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贝组替凡的治疗,且不良反应通常为轻至中度。

贝组替凡(老挝).png

  贝组替凡作为一种新型的HIF-2α抑制剂,为VHL病患者带来了革命性的靶向治疗新选择。临床实验数据充分证明了贝组替凡在VHL病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贝组替凡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结尾123.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