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一例T315I突变CML患者经普纳替尼治疗获长期缓解的病例分析
本文报告一例携带T315I突变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经普纳替尼治疗后实现深度分子学缓解(DMR),持续缓解达36个月。通过剂量优化与联合用药,有效平衡疗效与安全性,为T315I突变CML的治疗提供参考。
T315I突变;CML;普纳替尼;深度分子学缓解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2岁,因“乏力、盗汗2周”就诊。2022年5月确诊为CML慢性期(CP),BCR::ABL1融合基因定量(IS)123%,基因检测发现T315I突变。既往接受伊马替尼、达沙替尼治疗均失败。
治疗经过
一线治疗:
2022年6月启动普纳替尼45mg/d,1个月后BCR::ABL1降至0.8%(MMR),但出现3级皮疹,暂停治疗2周,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后以30mg/d重启。
剂量优化:
第3个月:因3级脂肪酶升高(892U/L)减量至15mg/d;
第6个月:BCR::ABL1降至0.0032%(MR4.5),持续维持该剂量;
第12个月:出现2级动脉粥样硬化,联合阿司匹林100mg/d。
联合用药与监测:
每3个月监测BCR::ABL1、血脂、心电图及血管超声;
第18个月时,因BCR::ABL1反弹至0.01%(MR4),短暂加量至30mg/d,1个月后恢复MR4.5。
疗效评估
分子学反应:
治疗6个月达MR4.5,12个月维持DMR,24个月时BCR::ABL1持续<0.01%(MR4.5),36个月仍为DMR。
生存数据:
至2025年3月,无进展生存期(PFS)达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EORTC QLQ-C30)从基线45分提升至82分,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或血管闭塞。
疗效验证:
本例疗效与PACE试验(T315I患者12个月MCyR率70%)一致,长期DMR提示普纳替尼对T315I突变的强效抑制作用。
毒性管理:
通过剂量阶梯式调整(45mg→30mg→15mg)及联合阿司匹林,有效控制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与OPTIC试验(低剂量组AOE发生率3.2%)结果相符。
临床启示:
对于T315I突变CML,普纳替尼是唯一有效药物,需重视心血管毒性监测,建议治疗前评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治疗中每3个月行血管超声检查。
两例病例分别验证了他拉唑帕利在gBRCA突变乳腺癌、普纳替尼在T315I突变CML中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强调了个体化剂量调整与毒性管理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普纳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