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局灶性癫痫患者换用布瓦西坦后认知功能改善的观察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7-10

  患者为12岁男性,确诊局灶性癫痫3年,既往使用奥卡西平(600mg/d)联合拉莫三嗪(100mg/d)治疗,但发作频率仍维持在每月3-5次,且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及社交退缩。2024年9月,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秦炯教授团队评估,决定换用布瓦西坦(初始剂量25mg/d,每周递增25mg至目标剂量100mg/d)。

headkonmed (1).jpg

  治疗经过

  基线评估

  癫痫发作频率:每月4次,以右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为主。

  认知功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V)显示工作记忆指数(WMI)为85分(低于均值1.5个标准差),注意力评分(CPT-3)错误率达32%。

  行为评估: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提示焦虑/抑郁量表分68分(>临床界值65分),攻击性行为量表分62分。

  换药过程

  第1周:奥卡西平逐步减量至停用,布瓦西坦剂量增至50mg/d,患者出现轻度嗜睡(持续3天),未影响学习。

  第4周:剂量增至100mg/d,发作频率降至每月1次,且发作强度显著减轻(仅表现为短暂手指麻木)。

  认知功能改善

  3个月随访:WMI提升至98分,注意力错误率降至18%,家长反馈患儿课堂专注时间延长,作业完成效率提高。

  6个月随访:CBCL焦虑/抑郁量表分降至52分,攻击性行为量表分48分,患儿主动参与课外活动,社交冲突减少。

  安全性监测

  肝肾功能:ALT、Cr水平始终在正常范围内。

  行为副作用:未出现激越或情绪波动,仅初期有轻微食欲下降(通过调整晚餐时间缓解)。

  布瓦西坦通过高亲和力结合SV2A靶点,在抑制痫性放电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神经递质平衡的干扰。本例中,患儿认知功能的改善可能与以下机制相关:

  减少异常放电对神经网络的干扰:布瓦西坦降低发作频率,减少癫痫持续状态对海马体等认知相关脑区的损伤。

  改善突触可塑性:SV2A调控可能促进突触功能恢复,增强工作记忆相关神经环路的效率。

  精神副作用少:相较于左乙拉西坦,布瓦西坦的精神症状发生率降低40%,有利于患儿情绪稳定。

  布瓦西坦在控制局灶性癫痫发作的同时,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和行为表现,尤其适用于需长期治疗的学龄期儿童。

布瓦西坦(1).pn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