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普纳替尼相关动脉血栓患者的治疗调整与长期随访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7-10

  病例背景

  患者为58岁男性,诊断为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携带T315I突变。既往接受伊马替尼、达沙替尼治疗失败,2022年3月启动普纳替尼45mg/日治疗。治疗6个月后,BCR-ABL转录本水平从基线12.5%降至0.03%,达到主要分子学缓解(MMR),但2022年10月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90%狭窄,遂停用普纳替尼并植入支架。

headkonmed (12).jpg

  治疗调整

  急性期处理

  立即停用普纳替尼,启动阿司匹林(100mg/日)联合氯吡格雷(75mg/日)抗血小板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

  术后3天复查心电图示ST段回落,心肌酶谱峰值下降,提示再灌注成功。

  普纳替尼重启策略

  心血管科会诊评估后,于心肌梗死后3个月尝试重启普纳替尼,剂量减至15mg/日,并联合阿司匹林维持治疗。

  重启后每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及血脂,每3个月监测BCR-ABL转录本水平。

  长期随访

  疗效评估

  重启普纳替尼12个月后,BCR-ABL转录本水平维持在0.01%-0.02%,持续MMR。

  2024年6月复查骨髓穿刺,Ph染色体阴性率达98%,提示深度分子学缓解。

  心血管监测

  重启后未再发生动脉血栓事件,但血压波动于140-150/90-95 mmHg,需联合氨氯地平(5mg/日)控制。

  血脂监测显示低密度脂蛋白(LDL)持续>3.4 mmol/L,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日)后达标。

  剂量调整与停药

  2023年12月因血小板减少至60×10⁹/L,普纳替尼减量至10mg/日,2周后血小板恢复至90×10⁹/L。

  截至2025年6月,患者持续15mg/日普纳替尼治疗,累计随访32个月,无疾病进展或心血管事件复发。

  讨论

  本例提示,普纳替尼相关动脉血栓患者重启治疗需严格评估心血管风险,剂量减至15mg/日可平衡疗效与安全性。长期随访需强化多学科协作,动态调整抗凝、降压及降脂方案。

普纳替尼老挝.jpg

  普纳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