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HLA-A02:01阳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使用Kimmtrak后出现3级CRS的病例
患者为52岁男性,确诊为HLA-A*02:01阳性不可切除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肝转移灶直径3.8 cm,LDH水平620 U/L(正常值<240 U/L)。2024年8月开始接受Kimmtrak(tebentafusp)治疗,初始剂量20 μg,第8天增至30 μg,第15天增至68 μg,后维持每周68 μg静脉输注。
CRS发生经过
首次给药后6小时:患者出现发热(38.5℃)、寒战及低血压(收缩压90/60 mmHg),需静脉补液(0.9%氯化钠500 mL/h)维持血压。
给药后12小时:血氧饱和度降至90%,需低流量鼻导管吸氧(4 L/min),血清IL-6水平升至280 pg/mL(基线<5 pg/mL),IFN-γ达1200 pg/mL(基线<10 pg/mL)。
分级判定:根据ASTCT标准,诊断为3级CRS(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血管活性药物支持)。
治疗措施
紧急处理:
立即暂停Kimmtrak给药,静脉注射托珠单抗8 mg/kg(共640 mg),并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
持续监测血压,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MAP≥65 mmHg(最大剂量0.3 μg/kg/min)。
支持治疗:
每日补液量3000 mL,尿量维持在1.5 mL/kg/h。
预防性使用左氧氟沙星(500 mg/d)及氟康唑(200 mg/d)抗感染。
后续剂量调整:
CRS缓解后(第3天),恢复Kimmtrak治疗,但剂量减半至34 μg,并延长给药间隔至每10天1次。
每次给药前30分钟预防性使用托珠单抗4 mg/kg及地塞米松5 mg。
转归与随访
患者CRS症状于给药后72小时完全缓解,未再复发。
继续Kimmtrak治疗6个月后,CT显示肝转移灶缩小至1.2 cm,LDH降至180 U/L,总生存期达18个月(中位OS为21.7个月)。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