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派替尼治疗GIST:晚期患者剂量递增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
瑞派替尼作为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四线治疗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双重作用机制抑制KIT和PDGFRα突变激酶,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然而,四线标准剂量(150 mg QD)进展后,剂量递增方案(IPDE)的临床价值仍需进一步验证。
剂量递增方案的疗效:延长生存获益
多项研究证实,瑞派替尼剂量递增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2023年ESMO肉瘤及罕见肿瘤大会公布的中国多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12例晚期GIST患者,初始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为6.4个月,剂量递增后中位PFS2延长至11个月,总生存期(OS)达23个月。这一结果与INVICTUS研究一致:该研究显示,瑞派替尼150 mg QD进展后剂量递增至150 mg BID,患者中位PFS2为3.7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2%,且25%患者持续治疗≥6个月。
剂量递增的疗效优势在真实世界中同样显著。英国一项扩展用药计划纳入43例剂量递增患者,中位PFS2为5.9个月,其中58%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或疾病稳定(SD)。中国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对9例患者的分析显示,剂量递增后中位PFS2达7.98个月,且1例携带KIT 11+13+17三突变的患者持续治疗超1年,提示基因型可能影响疗效。
安全性:可控的不良反应
剂量递增方案的安全性总体可控。中国多中心研究显示,12例患者中仅1例(8.3%)出现3-4级贫血,其余均为1-2级不良反应(AE),包括脱发(71.4%)、肌痛(21.4%)和疲乏(21.4%)。INVICTUS研究中,剂量递增组3级以上AE发生率为30%,主要为腹痛(12%)、贫血(8%)和恶心(6%),未出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剂量递增的耐受性优于其他后线治疗。例如,瑞戈非尼三线治疗的中位PFS仅为4.8个月,但3级以上AE发生率高达60%,导致近40%患者需剂量调整。相比之下,瑞派替尼剂量递增后仅11%患者因AE暂停用药,且无患者因AE永久停药。
临床实践建议
基于现有证据,2022年NCCN指南和2024年CSCO指南均推荐瑞派替尼150 mg QD进展后剂量递增至150 mg BID。实施时需注意:
患者筛选:优先选择ECOG评分≤1、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
监测频率:每8周评估疗效(CT/MRI),每月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剂量调整:若出现3级以上AE,可暂停用药至恢复至≤1级后减量至100 mg QD;若无法耐受,则永久停药。
据悉,瑞派替尼已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若考虑购买此药,患者可以选择前往国外就医,并在当地合法购买该药品。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