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实世界中芦可替尼治疗骨髓纤维化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芦可替尼国内价格,如何购买?时间:2021-09-03 研究发现:芦可替尼可快速有效的缩小患者脾脏体积、改善全身症状和生活质量,并能延长中危-2和高危骨髓纤维化(MF)患者的总生存期。真实世界中芦可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如何? 芦可替尼可安全有效的用于骨髓纤维化治疗 回顾性分析了2015年至2020年其医院接受芦可替尼治疗的16例MF患者,其中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10例,继发性MF 6例。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10例,CALR突变阳性1例,三阴性5例。预后分层分析显示,50%为DIPSS中危-2患者,25%为DIPSS高危患者。治疗指征为全身症状加脾脏肿大者10例 ,单独脾脏肿大者5例,对羟基脲不耐受者1例。诊断到开始芦可替尼治疗的中位时间为32.9个月,中位初始剂量为30mg/天。 开始治疗时,75%的患者表现出全身症状,其中58.3%的症状完全缓解。脾脏长度平均减少60.6%,几乎所有患者都有脾脏缩小。 7名患者(53.8%)需要减少芦可替尼剂量,主要是由于各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5名患者(25%)停用了芦可替尼,2例因转化为白血病,2例因4级和5级贫血,1例因芦可替尼治疗无反应。 研究证实芦可替尼在真实临床诊疗中有效,超50%的患者实现并保持了临床获益。关于芦可替尼在真实世界中的安全性,该研究中贫血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毒性,发生率超过50%,但总体安全可控。 中危-1 MF患者芦可替尼治疗安全有效 研究分析了芦可替尼疗效与MF患者预后分层之间的相关性,共分析了56名接受芦可替尼治疗的MF患者。所有患者均年满18岁,且为DIPSS-plus中危以上患者,其中DIPSS-plus中危-1患者超50%。 芦可替尼治疗的中位持续时间为22个月(范围 1-80个月),42名患者仍在接受芦可替尼治疗,67%的患者芦可替尼的初始剂量为20 mg每天两次。脾脏反应的定义为脾脏缩小至少35%。整个队列中,56.6%的患者有脾脏反应。6个月时脾脏反应率为41.5%。6个月时中危-1患者的脾脏反应率为36.6 % 。 23名可获得MPN-SAF总症状评分量表的患者中,5例患者(21.7%)的骨髓纤维化相关症状降低了至少50%。10例患者(43.5%)的症状评分降低了20-50%。4例患者(17.4%)只有轻微(5-10%)的症状缓解。 所有血液学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1%。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事件是贫血(3-4级,42.1%)和血小板减少症(3-4级,17.5%)。前3个月内血细胞减少更为突出。57名患者中有27名出现了非血液学不良事件,通常为1-2级。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事件是疲劳、肺炎和肝酶升高。DIPSS-plus中危-1患者具有相似的安全性特征。 中位随访22个月,整个队列24个月的总生存率为75.1%(95%CI:59.8%-85.3%),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基线血红蛋白水平分层(HB<10 g/dL和HB≥10 g/dL)分析显示,HB≥10 g/dL患者的生存率更好(两年生存概率,87.5% vs 58.5%)。然而,生存曲线在第33个月及以后无明显差异(p=0.15),两组均未达到中位生存期。 综上,芦可替尼在中、高危MF患者中安全有效,包括中危-1患者 。 老年MF患者,更应接受芦可替尼治疗 老年MF患者预后较差,药物耐受性降低,能否耐受芦可替尼治疗?研究回顾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确诊的老年(年龄≥65岁)MF患者接受和不接受芦可替尼治疗的生存率。共有70名患者纳入分析。中位年龄为74岁(范围65-92岁)。20%的患者接受二线以上治疗,17%的患者接受芦可替尼治疗。 整个队列的PFS和OS分别为62.7和101.8个月。芦可替尼治疗可改善患者PFS(HR:0.28,p=0.139,95%CI:0.05-1.52)和OS(HR:0.05,p=0.009;95%CI:0.01-0.48)。 综上,芦可替尼治疗降低老年PMF患者,包括IPSS和DIPSS高风险患者的死亡率,表明高龄不应成为芦可替尼治疗限制。 在中国,磷酸芦可替尼片(捷恪卫)已上市,并纳入新版国家医保,报销条件: 限中危或高危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PPV-MF)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的骨髓纤维化 (PET-MF)的患者。 协议有效期: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 【仿 制 药】芦可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孟加拉的仿制在最近几年真的是突飞猛进,已经赶超有着“世界药房”称号的印度。孟加拉版Rutinib-5经过孟加拉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合法生产,所以质量有保障。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具体处理办法还是要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进行处理。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