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其他药品 >>其他药品资讯 >> Zanubrutinib 与 Ibrutinib 在治疗症状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中的疗效对比
详细内容

Zanubrutinib 与 Ibrutinib 在治疗症状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中的疗效对比

时间:2024-07-03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ASPEN III期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方面,zanubrutinib与ibrutinib展现出相似的疗效,但zanubrutinib在安全性方面表现更佳。我们在此分享ASPEN研究的长期追踪数据。研究的主要观测终点是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与完全缓解(CR)的总和比率,同时也探讨了其他次要及探索性指标。

360截图20230423171412447.jpg

  实验组1涵盖了201位患者,其中涉及骨髓分化主要反应88突变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102位接受zanubrutinib治疗,99位接受ibrutinib治疗。实验组2则包括54位患者,即那些骨髓分化主要反应88为野生型的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其中28位接受zanubrutinib,另26位可用于评估疗效。经过平均44.4个月的追踪,实验组1中,zanubrutinib组的VGPR+CR比率为36.3%,相较之下,ibrutinib组为25.3%;在实验组2中,有一组达到了30.8%的CR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4发生突变的患者群体中,zanubrutinib组的VGPR+CR率为21.2%,高于ibrutinib组的10.0%(实验组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与总生存期尚未达到。

  在不良反应方面,与zanubrutinib相比,ibrutinib组更常出现腹泻(34.7%的患者)、肌肉痉挛(28.6% vs 11.9%)、高血压(25.5% vs 14.9%)、心房颤动/扑动(23.5% vs 7.9%)和肺炎(18.4% vs 5.0%)。然而,与zanubrutinib相比,ibrutinib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0.4% vs 34.7%)的情况较少。此外,zanubrutinib与因不良反应导致的治疗中断风险较低有关。

  综上所述,这些发现进一步证实了zanubrutinib在长期反应质量和耐受性方面的优势。

结尾图片.jp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