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白血病 >>白血病药品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新型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伊马替尼的肝毒性比较
详细内容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新型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伊马替尼的肝毒性比较

时间:2024-07-15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BCR-ABL融合癌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CR-ABL TKI)已显著提高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其伴随的肝毒性问题在临床上不容忽视。本研究旨在比较新一代BCR-ABL TKI(包括博舒替尼、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和普纳替尼Ponatinib)与伊马替尼在肝毒性方面的相对风险,并对其临床获益进行总体评估。

360截图20230302181352657.jpg

  研究纳入了涉及这四种新一代BCR-ABL TKI与伊马替尼的随机2期或3期临床试验数据。主要分析了所有级别和高级别(3级和4级)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升高情况,以及总生存期(OS)和主要分子反应(MMR)的发生率。

  共有9项试验涉及3475名患者,其中位(范围)年龄为49(18-91)岁,男性患者占59.2%。研究结果显示,与伊马替尼相比,除达沙替尼外,其他每一种新一代TKI均观察到肝毒性风险增加。接受新一代TKI治疗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现所有级别的ALT升高(汇总RR为2.89,95% CI为1.78-4.69,P < .001)以及3级和4级ALT升高(汇总RR为4.36,95% CI为2.00-9.50,P < .001)。同样,这些患者也更有可能出现所有级别的AST升高(汇总RR为2.20,95% CI为1.63-2.98,P < .001)以及3级和4级AST升高(汇总RR为2.65,95% CI为1.59-4.42,P < .001)。

  尽管新一代TKI的肝毒性风险较高,但它们与1年时MMR发生率的显著升高相关(汇总RR为1.59,95% CI为1.44-1.75,P < .001)。然而,在1年总生存率方面,新一代TKI与伊马替尼之间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汇总RR为1.00,95% CI为1.00-1.01,P = .33)。

  综上所述,与伊马替尼相比,博舒替尼、尼洛替尼和普纳替尼Ponatinib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具有更高的肝毒性相对风险。尽管新一代TKI治疗与1年时MMR率较高相关,但在1年总生存率方面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疗效、肝毒性风险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结尾图片.jp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