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帕塞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常见不良事件及管理策略时间:2024-11-18 卡帕塞替尼(Capivasertib)作为一种高效的选择性泛AKT抑制剂,在CAPtello-291试验中展现出了与氟维司群联合使用时对于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显著疗效,特别是在芳香酶抑制剂治疗期间或之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患者中。本研究深入分析了卡帕塞替尼-氟维司群组合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AE)特征,旨在为未来的治疗管理提供指导,并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效果。 在CAPtello-291试验中,708名患者被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卡帕塞替尼(400mg,每日两次,连续4天,停药3天)加氟维司群组或安慰剂加氟维司群组,治疗周期为4周。为应对潜在的不良事件,允许对卡帕塞替尼/安慰剂的剂量进行调整(最多减少两次剂量)。安全性分析涵盖了所有至少接受过一剂卡帕塞替尼、氟维司群或安慰剂的患者,包括暴露情况、不良事件以及临床实验室数据。 安全性分析共纳入了705名患者,其中卡帕塞替尼-氟维司群组355人,安慰剂-氟维司群组350人。在卡帕塞替尼-氟维司群组中,最常见的任何级别不良事件包括腹泻(72.4%)、皮疹(38.0%)和恶心(34.6%);而≥3级的不良事件则主要为皮疹(12.1%)、腹泻(9.3%)和高血糖(2.3%)。这些与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AKT)通路抑制相关的不良事件通常在开始治疗后不久即出现,其中腹泻、皮疹和高血糖的发病中位天数(四分位距)分别为8天(2-22天)、12天(10-15天)和15天(1-51天)。 针对这些不良事件,采取了包括使用支持性药物、减少剂量、中断治疗和/或停药在内的管理策略。具体而言,因腹泻、皮疹和高血糖而停药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0%、4.5%和0.3%。由于不良事件导致卡帕塞替尼停药的患者占13.0%。 值得注意的是,与PI3K/AKT通路抑制相关的常见不良事件发生较早且大多可控。治疗中断率较低,这表明只要管理得当,这些不良事件不太可能对临床获益构成重大挑战。因此,在制定卡帕塞替尼联合氟维司群的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不良事件的管理策略,以确保患者在获得最佳疗效的同时,也能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