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ebentafusp逐步给药方案在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安全性与扩展治疗研究时间:2024-12-26 本项I期研究旨在探索Tebentafusp(一种创新的T细胞受体/抗CD3双特异性蛋白)在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mUM)患者中的安全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性以及初步的临床活性,并确定其三周递增给药方案下的推荐II期剂量(RP2D)。 这是一项开放标签、国际化的I/II期研究。研究纳入HLA-A02或HLA-A02:01+的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在研究的初期阶段,患者于第1周接受20μg Tebentafusp治疗,第2周接受30μg治疗。随后,在标准的3+3设计框架下,从第3周开始逐步增加剂量(初始增量为54μg),以最终确定RP2D。在扩展治疗阶段,患者则接受确定的RP2D(即20-30-68μg)进行治疗。 研究共招募了42名先前两次治疗均告失败且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其中19名患者被分配至剂量递增队列,另23名患者则进入初始剂量扩展队列。经过研究,68μg被确定为RP2D。在治疗过程中,无论原因如何,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依次为发热(91%)、皮疹(83%)、瘙痒(83%)、恶心(74%)、疲劳(71%)以及寒战(69%)。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良反应在前三剂给药后有所减轻。 在疗效方面,研究的总体缓解率达到11.9%(95%置信区间为4.0至25.6%)。中位随访时间为32.4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5.5个月(生存时间范围从0.89个月至31.1个月不等),且1年总生存率为67%。此外,治疗还与肿瘤内T细胞浸润的增加以及血清中炎症介质的短暂升高相关。 本研究表明,与每周固定剂量相比,采用Tebentafusp的逐步给药方案能够使RP2D提高36%,同时副作用可控,并对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展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这一发现为Tebentafusp在mUM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