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淋巴增生性疾病患者使用新靶向药物治疗后的严重感染情况分析时间:2025-02-21 近年来,淋巴性肿瘤的治疗已转向提高抗肿瘤效果和降低常规化疗毒性。然而,关于这些新药相关感染风险的数据仍有限。因此,本研究分析了使用单克隆抗体(如伊布替尼Ibrutinib和阿可替尼Acalabrutinib)、PI3K抑制剂(艾代拉利司Idelalisib)和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Venetoclax)治疗的淋巴增生性疾病(LPD)患者的感染并发症。 研究纳入了458例淋巴增生性疾病患者,在17个月的中位随访期间,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为23%。在靶向药物治疗的最初3-6个月内,严重感染的累积发生率较高,随后逐渐减少。最常见的感染病因是细菌(54%)。观察到9例(6%)浸润性真菌感染(IFI),其中大多数发生在主要用伊布替尼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中。 严重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包括:严重淋巴细胞减少症(P = 0.009,风险比4.7,范围未知但原文表述应为笔误,应为类似“1.x-x.x”的范围,此处保持原文格式但指出可能存在的笔误);靶向治疗组合与单药治疗相比(P = 0.014,风险比2.2,范围1.1-4.2);以及先前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治疗(P = 0.03,风险比1.8,范围1.05-3.3)。与感染相关的死亡率为6%。在22%的严重感染患者中,观察到了靶向药物的明确停药。 在随访期间,很大比例的患者出现了严重感染,且死亡率不可忽视。尽管如此,感染的发生率并不优于化疗时代观察到的发病率。对于具有特定感染风险因素的选定病例,应考虑进行抗菌预防。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