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问答 >>治疗手记 >> 尼洛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耐药患者的长期随访报告
详细内容

尼洛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耐药患者的长期随访报告

时间:2025-04-14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本报告旨在总结尼洛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耐药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通过对患者的长期观察,本研究为尼洛替尼在CML耐药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CML是一种由BCR-ABL融合基因驱动的恶性骨髓增生性疾病。虽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伊马替尼已成为CML治疗的标准方案,但仍有部分患者对伊马替尼产生耐药。尼洛替尼作为第二代TKI,对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360截图20230302181352657.jpg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自2010年至2025年期间,在我院接受尼洛替尼治疗的CML耐药患者的长期随访数据。所有患者均符合CML耐药诊断标准,并在接受尼洛替尼治疗前至少接受过伊马替尼治疗。尼洛替尼的起始剂量为400mg,每日两次,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疗效调整剂量。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存状态、分子学反应、血液学毒性及非血液学毒性等。

  结果

  生存状态

  在随访期间,共有120名患者纳入分析,中位随访时间为5年。

  5年总生存率为90%,无进展生存率为85%。

  分子学反应

  在接受尼洛替尼治疗6个月时,主要分子学反应(MMR)率为60%,完全分子学反应(CMR)率为30%。

  在随访结束时,MMR率和CMR率分别提高至75%和45%。

  血液学毒性

  血小板减少症是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30%,其中3/4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为10%。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0%和15%,其中3/4级的发生率分别为5%和3%。

  非血液学毒性

  皮疹和胆红素升高是最常见的非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分别为40%和30%。

  大多数非血液学毒性为1-2级,仅少数患者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药。

  尼洛替尼治疗CML耐药患者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较高,分子学反应率也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提高。尽管存在一定的血液学和非血液学毒性,但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并继续治疗。对于少数不能耐受的患者,调整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可能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尼洛替尼.png

  尼洛替尼是治疗CML耐药患者的有效药物之一。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其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123.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