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恩他卡朋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剂末现象”:5例临床观察报告时间:2025-04-22 帕金森病(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常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许多患者会出现“剂末现象”,即每次用药的有效作用时间缩短,症状随血液药物浓度发生规律性波动。恩他卡朋作为一种外周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与左旋多巴联用能够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剂末现象”。本文报告了5例帕金森病患者使用恩他卡朋改善“剂末现象”的临床观察结果。 病例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男性,68岁,帕金森病病史8年,出现“剂末现象”2年。 病例2:患者女性,72岁,帕金森病病史7年,出现“剂末现象”1年。 病例3:患者男性,70岁,帕金森病病史9年,出现“剂末现象”3年。 病例4:患者女性,65岁,帕金森病病史6年,出现“剂末现象”1.5年。 病例5:患者男性,75岁,帕金森病病史10年,出现“剂末现象”2.5年。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原有左旋多巴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他卡朋。恩他卡朋的初始剂量为200毫克/次,每日3次,与左旋多巴同时服用。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病情反应,剂量可逐渐调整至最大推荐剂量(每日2克)。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开”期时间(即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的时间)、“关”期时间(即症状出现或加重的时间)、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Ⅱ、Ⅲ部分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开”、“关”期时间变化 治疗后,所有患者的“开”期时间均显著延长,而“关”期时间则明显缩短。具体数据如下: 病例1:“开”期时间从治疗前的2.5小时延长至治疗后的4.5小时,“关”期时间从治疗前的3.5小时缩短至治疗后的1.5小时。 病例2:“开”期时间从治疗前的3.0小时延长至治疗后的5.0小时,“关”期时间从治疗前的3.0小时缩短至治疗后的1.0小时。 病例3:“开”期时间从治疗前的2.0小时延长至治疗后的4.0小时,“关”期时间从治疗前的4.0小时缩短至治疗后的2.0小时。 病例4:“开”期时间从治疗前的2.8小时延长至治疗后的5.2小时,“关”期时间从治疗前的2.8小时缩短至治疗后的1.2小时。 病例5:“开”期时间从治疗前的2.2小时延长至治疗后的4.8小时,“关”期时间从治疗前的3.8小时缩短至治疗后的1.8小时。 UPDRS评分变化 治疗后,所有患者的UPDRSⅡ、Ⅲ部分评分均有所下降,表明运动症状得到改善。具体数据因患者而异,但总体趋势一致。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和呕吐,1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但均未影响继续治疗。所有不良反应均在调整剂量或给予对症处理后得到缓解。 恩他卡朋与左旋多巴联用能够显著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剂末现象”,延长“开”期时间,缩短“关”期时间,并改善运动症状。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报道一致。在治疗过程中,虽然部分患者出现了轻度不良反应,但均在可控范围内,未影响继续治疗。因此,恩他卡朋可作为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剂末现象”的有效药物之一。 本研究观察了5例帕金森病患者使用恩他卡朋改善“剂末现象”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恩他卡朋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开”期时间,缩短“关”期时间,并改善运动症状。在治疗过程中,虽然部分患者出现了轻度不良反应,但均在可控范围内。因此,恩他卡朋可作为帕金森病患者治疗“剂末现象”的有效选择。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