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问答 >>治疗手记 >> 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成功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CMV感染病例
详细内容

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成功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CMV感染病例

时间:2025-04-25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摘要:本文报告一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病例,患者经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治疗后病毒载量显著下降,临床症状缓解,验证了缬更昔洛韦在移植后CMV感染中的疗效。

  关键词:缬更昔洛韦;Valganciclovir;巨细胞病毒;造血干细胞移植;抗病毒治疗

360截图20230302181352657.jpg

  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45岁,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移植后第35天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实验室检查显示CMV DNA定量>1×10^6 copies/mL,诊断为CMV肺炎。

  治疗经过

  初始治疗

  静脉注射更昔洛韦(Ganciclovir)5 mg/kg,每日两次,持续14天。

  治疗期间患者出现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需暂停治疗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缬更昔洛韦替代治疗

  因更昔洛韦骨髓毒性显著,改用缬更昔洛韦900 mg,每日两次,口服。

  缬更昔洛韦为更昔洛韦前药,口服后迅速水解为更昔洛韦,生物利用度更高(约60%),且骨髓毒性较低。

  疗效评估

  治疗第7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呼吸困难缓解。

  治疗第14天,CMV DNA定量降至1.2×10^4 copies/mL。

  治疗第28天,CMV DNA转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维持治疗

  改为缬更昔洛韦900 mg,每日一次,持续至移植后第100天。

  维持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CMV复发,肝肾功能正常。

  缬更昔洛韦的优势

  口服便利性:相比静脉注射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可居家口服,提高患者依从性。

  安全性:骨髓毒性显著低于更昔洛韦,减少治疗中断风险。

  疗效:临床试验显示,缬更昔洛韦在预防和治疗HSCT后CMV感染中效果与更昔洛韦相当,但耐受性更优。

  注意事项

  肾功能监测:缬更昔洛韦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需定期监测肌酐清除率,必要时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齐多夫定、麦角酚酸酯等骨髓抑制药物合用,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万赛维,颉更昔洛韦老挝.jpg

  缬更昔洛韦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结尾123.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