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问答 >>治疗手记 >> 替本福司Kimmtrak成功治疗晚期葡萄膜黑色素瘤病例分享
详细内容

替本福司Kimmtrak成功治疗晚期葡萄膜黑色素瘤病例分享

时间:2025-04-25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摘要:本文报告一例晚期葡萄膜黑色素瘤(mUM)患者,经替本福司(Tebentafusp,商品名Kimmtrak)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生存期延长,验证了替本福司在mUM中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替本福司;Kimmtrak;葡萄膜黑色素瘤;T细胞受体疗法;免疫治疗

360截图20230302181712290.jpg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62岁,诊断为HLA-A*02:01阳性mUM,伴肝转移。既往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单抗)治疗,但疾病进展。患者拒绝化疗,寻求新型免疫疗法。

  治疗经过

  治疗启动

  给予替本福司68 mg,每周一次静脉注射。

  替本福司为T细胞受体(TCR)双特异性融合蛋白,靶向肿瘤抗原gp100与T细胞CD3分子,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不良反应管理

  治疗第1周出现1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表现为发热、寒战,给予对乙酰氨基酚对症处理后缓解。

  后续治疗中,CRS均为1级,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疗效评估

  治疗第6周,CT扫描显示肝转移灶缩小30%。

  治疗第12周,肝转移灶缩小50%,符合部分缓解(PR)标准。

  治疗第24周,肝转移灶持续缩小,未见新发病灶。

  生存期延长

  患者已接受替本福司治疗18个月,总生存期(OS)超过预期(既往中位OS仅约1年)。

  替本福司的作用机制

  特异性靶向:仅作用于HLA-A*02:01阳性且表达gp100的肿瘤细胞,减少脱靶毒性。

  激活内源性T细胞:利用患者自身T细胞,避免CAR-T疗法的细胞制备复杂性。

  临床数据支持

  III期临床试验(IMCgp100-202)显示,替本福司组中位OS为21.7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16.0个月),死亡风险降低51%。

  常见不良反应包括CRS、皮疹、发热,但多数为1-2级,可耐受。

  患者选择

  替本福司仅适用于HLA-A*02:01阳性患者,需在用药前进行HLA分型检测。

  对于PD-1单抗耐药的mUM患者,替本福司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替本福司(tebentafusp).jpg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结尾图片.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