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其他药品 >>其他药品资讯 >> 培西达替尼的肝毒性风险:哪些患者需谨慎使用?
详细内容

培西达替尼的肝毒性风险:哪些患者需谨慎使用?

时间:2025-04-27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摘要:培西达替尼(Pexidartinib)作为腱鞘巨细胞瘤(TGCT)的靶向药物,尽管疗效显著,但其潜在的严重肝毒性风险限制了临床应用。本文通过分析肝毒性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监测策略,探讨哪些患者需谨慎使用培西达替尼。

  关键词:培西达替尼;肝毒性;风险因素;监测策略;患者选择

headkonmed (21).jpg

  培西达替尼是一种口服小分子药物,通过抑制CSF1R、KIT和FLT3等激酶活性,阻断TGCT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通路。然而,其可能导致严重和潜在致命的肝损伤,美国FDA给予其黑框警告。因此,明确肝毒性风险因素及监测策略,对于确保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肝毒性发生机制

  培西达替尼的肝毒性可能与药物代谢途径、免疫介导的肝损伤及直接细胞毒性有关。动物实验显示,培西达替尼可引起肝细胞凋亡和胆汁淤积。在临床试验中,768名患者中有两例出现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不可逆病例,其中一名患者死亡,另一名患者需肝移植。

  危险因素分析

  肝功能异常:治疗前存在血清转氨酶升高、总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ULN的患者,肝毒性风险显著增加。

  活动性肝脏或胆道疾病:包括ALP升高、肝炎、肝硬化等,均需避免使用培西达替尼。

  药物相互作用:与已知会引起肝毒性的其他产品合用,可能增加肝毒性风险。

  高脂饮食:与高脂肪餐同时服用,可能增加药物暴露和肝毒性风险。

  监测策略

  治疗前评估:全面评估肝功能,包括AST、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

  治疗期间监测:前8周每周监测一次,之后每2周监测一次,再之后每3个月监测一次。

  剂量调整:根据肝毒性的严重程度,暂停并减少剂量或永久停药。若肝功能测试未恢复正常,需咨询肝病专家。

  患者选择与管理

  排除禁忌症:避免对已有肝功能异常、活动性肝脏或胆道疾病患者使用培西达替尼。

  个体化治疗:对于肝功能轻度异常患者,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并根据情况调整剂量。

  患者教育: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肝毒性症状,如黄疸、腹痛、恶心等,并强调定期监测的重要性。

  培西达替尼的肝毒性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通过明确危险因素、规范监测策略及个体化治疗管理,可最大限度降低肝毒性风险,确保患者安全。对于存在肝功能异常、活动性肝脏或胆道疾病的患者,需谨慎使用或避免使用培西达替尼。

培西达替尼.jp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