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肺癌 >>肺癌资讯 >> 四药联合方案挑战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研究揭示疗效与安全性
详细内容

四药联合方案挑战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研究揭示疗效与安全性

时间:2025-05-20     作者:医学编辑李可艾   阅读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因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长期缺乏突破性治疗手段。传统铂类联合依托泊苷化疗虽可实现50%-70%的客观缓解率,但中位总生存期(mOS)不足11个月,耐药后患者预后极差。2019年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的获批,标志着免疫治疗进入ES-SCLC一线治疗领域,但单药或联合治疗仍存在获益人群有限、缺乏预测标志物等问题。为探索更优方案,意大利CeLEBrATE研究首次将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纳入四药联合体系,评估卡铂、依托泊苷、阿替利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的协同疗效。

360截图20240306154103922.jpg

  研究纳入53例初治ES-SCLC患者,采用“4-6周期诱导治疗+贝伐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模式。结果显示,1年总生存率达61.8%(90% CI: 50.7%-72.8%),显著高于历史对照数据(约40%),mOS延长至12.9个月。客观缓解率(ORR)达83.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6.2个月,提示四药联合在缓解深度与持续时间上均优于传统化疗。值得关注的是,17例患者在影像学进展后继续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中位继续治疗周期达2次,进展后mPFS为1.8个月,暗示免疫治疗“超进展”现象或可通过持续用药部分逆转。

  安全性可控,血液学毒性需关注

  安全性分析显示,64.2%的患者出现3-4级不良事件(AEs),其中血液学毒性占主导(56.6%),中性粒细胞减少(52.8%)和贫血(7.6%)最为常见。非血液学毒性以低钠血症(11.3%)为主,贝伐珠单抗相关AEs包括高血压(5.7%)、血栓栓塞(5.7%)等。尽管45.3%的患者因毒性需剂量调整,73.6%的诱导治疗周期出现延迟,但未出现因AEs导致的治疗终止率激增,整体安全性可控。

  协同机制与临床启示

  研究证实VEGF抑制与PD-L1抑制的协同作用:贝伐珠单抗通过“血管正常化”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细胞浸润;阿替利珠单抗则解除免疫抑制,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该方案为ES-SCLC一线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尤其适用于体能状态良好(ECOG 0-1分)且无脑转移禁忌的患者。

海德康(1).png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请注意,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都应仅作为参考,并不应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决定使用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之前,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