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艾曲泊帕相关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处理经验时间:2025-07-10 患者为58岁女性,长期患有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曾接受口服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但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30×10⁹/L。2024年1月开始使用艾曲泊帕50 mg/日,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至158×10⁹/L。 血栓形成经过 首次血栓事件: 患者在使用艾曲泊帕1周后出现肺栓塞,经溶栓治疗后症状缓解,随后开始服用利伐沙班10 mg/日抗凝。 第二次血栓事件: 2024年5月,患者因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日、氯吡格雷600 mg/日和利伐沙班10 mg/日。 出院后24小时,患者再次出现胸痛,心电图显示下壁ST段抬高,重复冠脉造影提示急性支架血栓形成。 临床处理 紧急处理: 行球囊血管成形术恢复血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支架大小合适、贴壁良好,但存在血栓证据。 停用阿司匹林,改为替卡格雷90 mg bid,利伐沙班剂量增加至15 mg/日。 抗凝策略调整: 考虑到患者既往有肺栓塞和支架血栓形成病史,且使用艾曲泊帕后血小板计数迅速升高,决定延长三联抗凝治疗时间至3个月。 3个月后,改为替卡格雷和利伐沙班双联抗凝治疗。 艾曲泊帕剂量调整: 血栓事件发生后,将艾曲泊帕剂量从50 mg/日减至25 mg/日,血小板计数维持在100-150×10⁹/L。 疗效与随访 血栓预防效果: 调整抗凝方案后,患者未再发生血栓事件,随访12个月内左室收缩功能保持正常,无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症状。 血小板管理: 艾曲泊帕减量后,血小板计数稳定在安全范围内,未再出现出血事件。 经验总结 血栓风险评估: 艾曲泊帕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尤其是血小板计数迅速升高时。建议在使用艾曲泊帕期间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目标范围为50-150×10⁹/L。 抗凝策略优化: 对于合并高血栓风险的患者(如既往有血栓病史、PCI术后),可考虑延长三联抗凝治疗时间,但需警惕出血风险。 艾曲泊帕相关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处理需综合考虑血栓风险、血小板计数和出血风险,通过剂量调整和抗凝策略优化,可有效预防血栓复发,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性。 艾曲泊帕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