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其他药品 >>其他药品资讯 >> 吡非尼酮导致肝功能异常20%!何时需停药?
详细内容

吡非尼酮导致肝功能异常20%!何时需停药?

时间:2025-07-17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吡非尼酮治疗IPF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约20%,其中2.7%的患者ALT/AST>3倍ULN。英国药品和保健品管理局(MHRA)警告,严重肝损伤发生率约1/1000,需严格掌握停药指征。

headkonmed (31).jpg

  肝功能异常的分级管理

  1-2级异常(ALT/AST<5倍ULN,无症状)

  停用可疑混杂药物(如CYP1A2抑制剂氟伏沙明)。

  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

  若ALT/AST持续>3倍ULN超过2周,需减量至1200mg/日。

  处理原则

  实验依据:CAPACITY研究显示,此类患者中92%在减量后肝功能恢复正常,且FVC下降幅度较安慰剂组减少28%。

  3级异常(ALT/AST 3-5倍ULN,伴症状或高胆红素血症)

  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INR>1.5)或腹水。

  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其他病因。

  停药指征

  案例警示:2018年英国报告1例77岁患者,因未及时停药导致急性肝衰竭死亡。尸检显示肝细胞广泛坏死,符合药物性肝损伤病理特征。

  4级异常(ALT/AST>5倍ULN)

  立即永久停药。

  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NAC)静脉滴注(150mg/kg/日)及保肝治疗。

  监测凝血功能及肝性脑病迹象。

  紧急处理

  数据支持:MHRA分析显示,此类患者中60%需肝移植,死亡率高达35%。

  特殊人群的剂量调整

  轻度肝损伤(Child-Pugh A级):初始剂量减至400mg/日,每周递增200mg至目标剂量。

  中度肝损伤(Child-Pugh B级):禁用吡非尼酮。

  药物相互作用

  避免与CYP1A2强抑制剂(如氟伏沙明)联用,否则需将剂量减至267mg/次,每日3次。

  与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联用时,需监测胃黏膜损伤风险。

  长期随访建议

  停药后监测:即使肝功能恢复正常,也需每3个月复查ALT/AST,持续1年。

  再挑战禁忌:若曾因肝损伤停药,禁止再次使用吡非尼酮。

  替代方案:可考虑尼达尼布(150mg/次,每日2次),其肝损伤发生率仅5%,但需警惕腹泻副作用。

piresupa(吡非尼酮,Pirfenidone) (小).pn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