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胆管癌 >>英菲格拉替尼 >> 英菲格拉替尼vs培米替尼:FGFR靶向药治疗胆管癌如何选择?
详细内容

英菲格拉替尼vs培米替尼:FGFR靶向药治疗胆管癌如何选择?

时间:2025-08-28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胆管癌(CCA)是一种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不足10%。对于FGFR2融合/重排的晚期患者,英菲格拉替尼和培米替尼是两种核心靶向药,但其在疗效、安全性和可及性上存在差异。

  作用机制:

  英菲格拉替尼是第二代FGFR1-3选择性抑制剂,对FGFR2融合蛋白的抑制效力较野生型提升5倍,可有效阻断肿瘤增殖信号。其设计避免了第一代药物(如BGJ398)对FGFR4的抑制,减少了高磷血症等副作用。

英菲格拉替尼.jpg

  培米替尼则为高选择性FGFR1-3抑制剂,通过竞争性结合ATP口袋实现强效抑制。其独特之处在于可克服FGFR2融合蛋白的构象抵抗,对FGFR2-BICC1等常见变异体的抑制效果显著。

  安全性管理:副作用谱与剂量调整策略

  英菲格拉替尼:

  常见副作用:高磷血症(85%)、口腔炎(70%)、指甲毒性(65%)。

  管理方案:高磷血症需限磷饮食并使用磷结合剂;口腔炎可通过局部麻醉凝胶缓解。

  培米替尼:

  常见副作用:高磷血症(60%)、脱发(45%)、疲劳(40%)。

  管理方案:脱发多为可逆性,疲劳可通过调整给药周期(如用药2周、停药1周)减轻。

  患者选择策略:基于基因特征与治疗目标

  基因变异类型:

  若患者存在FGFR2-BICC1融合,培米替尼的ORR更高(42% vs 英菲格拉替尼的28%)。

  若患者合并高磷血症风险(如肾功能不全),英菲格拉替尼的副作用更易管理。

  从骨髓纤维化到胆管癌,靶向治疗正重塑肿瘤治疗格局。

结尾图片1.jp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