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达沙替尼相关肺动脉高压的罕见不良反应报告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7-02

  病例背景

  患者为52岁男性,2021年确诊为费城染色体阳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CP),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2022年3月因伊马替尼耐药改用达沙替尼100mg/d治疗,服药后血常规及BCR-ABL转录水平显著改善。2023年7月,患者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伴乏力、下肢水肿,症状持续2周未缓解。

headkonmed (25).jpg

  诊断过程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显示肺动脉段膨隆,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收缩压(PASP)45mmHg(正常值<35mmHg),右心室扩大,三尖瓣反流速度3.2m/s。

  血流动力学评估:右心导管检查证实肺动脉平均压(mPAP)38mmHg(正常值<25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2mmHg,肺血管阻力(PVR)4.5 Wood单位,符合毛细血管前性肺动脉高压(PAH)诊断。

  鉴别诊断:排除左心疾病、肺部疾病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结合患者达沙替尼用药史,诊断为达沙替尼相关PAH。

  治疗经过

  停药与替代治疗:立即停用达沙替尼,改用尼洛替尼400mg/d,并启动西地那非20mg tid治疗PAH。

  症状监测:停药后1周,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下肢水肿消退;3个月后复查心脏超声,PASP降至28mmHg,右心室大小恢复正常。

  长期随访:尼洛替尼治疗期间,患者持续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MMR),PAH未复发,6分钟步行距离从320m恢复至480m。

  讨论与机制

  达沙替尼相关PAH的病理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相关,导致肺血管内皮损伤及重构。本例中,患者从症状出现至确诊间隔仅2周,提示需警惕早期PAH表现。FDA数据显示,达沙替尼相关PAH发生率为0.45%,多见于用药1年后,但本例提示早期发生风险。

  达沙替尼治疗期间应每6个月行心脏超声筛查PASP。

  出现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时,需立即行右心导管检查确诊。

  确诊PAH后应永久停用达沙替尼,并启动PAH特异性治疗。

达沙替尼(小)孟加拉.png

  达沙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