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米托坦诱导的严重肝毒性及后续治疗调整
患者为52岁女性,确诊为晚期肾上腺皮质癌(ACC),肿瘤直径8 cm,伴肝转移(ECOG评分2分)。2024年10月开始接受米托坦单药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日4克,分4次口服,与高脂餐同服以增强吸收。治疗第8周时,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及黄疸,肝功能检测显示ALT 420 U/L(正常值<40 U/L)、AST 380 U/L(正常值<40 U/L)、总胆红素68 μmol/L(正常值<21 μmol/L),诊断为米托坦诱导的3级肝毒性(CTCAE标准)。
治疗经过与调整
初始治疗与肝毒性监测:
治疗前基线肝功能正常,但治疗第4周时ALT/AST已升至2倍正常值上限(ULN),未及时调整剂量。第8周时,患者因黄疸加重入院,超声显示肝脂肪变性、胆汁淤积。
立即暂停米托坦,并启动保肝治疗:静脉滴注双环醇(每日300 mg)及多烯磷脂酰胆碱(每日465 mg),联合口服熊去氧胆酸(每日500 mg)。
剂量调整与再挑战:
2周后,肝功能指标恢复至ALT 120 U/L、AST 90 U/L、总胆红素35 μmol/L,遂以原剂量75%(每日3克)重启米托坦治疗。
增加监测频率至每2周检测肝功能,并补充维生素K以预防凝血异常。治疗第12周时,血药浓度达16 mg/L,CT显示肿瘤缩小25%,但ALT再次升至200 U/L。
联合治疗与替代方案:
为控制肝毒性,米托坦剂量减至每日2克,并联合依托泊苷(每日100 mg)化疗。治疗第16周时,肝功能稳定于ALT 80 U/L、AST 60 U/L,但患者出现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绝对计数<0.5×10⁹/L),暂停化疗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
后续调整为米托坦单药维持治疗,剂量降至每日1.5克,血药浓度维持在14-16 mg/L,肝功能无进一步恶化。
长期随访与结局:
治疗6个月后,CT显示肿瘤稳定,无新发转移灶。患者继续米托坦治疗,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血药浓度,未再出现严重肝毒性。
米托坦诱导的肝毒性呈剂量依赖性,3级以上肝毒性发生率约为17.8%。本例提示,基线肝功能正常患者仍需密切监测,若ALT/AST升至3倍ULN应立即停药。再挑战时,剂量需减少25%-50%,并联合保肝药物。对于肝毒性反复患者,可考虑联合化疗或调整为间歇给药方案。米托坦治疗需个体化,平衡疗效与毒性风险。
米托坦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