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老年患者使用莱博雷生后出现复杂睡眠行为的临床分析

作者: 医学编辑陈筱曦 2025-07-04

  患者为78岁男性,确诊为慢性失眠症(PSQI评分18分),合并高血压及轻度认知障碍(MMSE评分24分)。2025年1月开始使用莱博雷生(每日5 mg,睡前服用),以改善入睡困难及夜间觉醒。治疗第3周时,家属报告患者出现夜间梦游及睡眠相关进食障碍(SRED)。

headkonmed (14).png

  治疗经过与评估

  初始治疗与症状出现

  患者既往使用唑吡坦(每日10 mg)时曾出现次日嗜睡,故改用莱博雷生。治疗第1周时,入睡潜伏期缩短至20分钟(基线45分钟),夜间觉醒次数减少至1次(基线3次)。

  治疗第3周时,家属发现患者夜间起床行走、打开冰箱进食,次日对事件无记忆。多导睡眠监测(PSG)显示REM期睡眠无异常,但N3期睡眠比例增加至25%(基线15%)。

  复杂睡眠行为的诊断与鉴别

  排除药物滥用、酒精依赖及其他精神疾病后,诊断为莱博雷生诱导的复杂睡眠行为。根据ICSD-3标准,SRED表现为睡眠中无意识进食,梦游表现为无目的行走,两者均与REM睡眠行为障碍(RBD)无关。

  血药浓度检测显示,莱博雷生谷浓度为45 ng/mL(正常范围20-60 ng/mL),提示药物剂量可能过高。

  剂量调整与症状改善

  将莱博雷生剂量减至每日2.5 mg,并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I)。治疗第2周时,夜间梦游及SRED发作频率降至每周1次,PSQI评分降至10分。

  增加夜间安全措施,如移除尖锐物品、锁定冰箱,并嘱家属陪伴睡眠。治疗第4周时,症状完全缓解,MMSE评分升至26分。

  长期随访与结局

  治疗3个月后,患者维持每日2.5 mg剂量,未再出现复杂睡眠行为。PSG显示N3期睡眠比例恢复至基线水平,REM期睡眠潜伏期正常。

  莱博雷生诱导的复杂睡眠行为发生率较低,但老年患者及认知障碍患者风险增加。本例提示,治疗初期应密切监测睡眠行为,若出现SRED或梦游,需立即减量并联合CBT-I。对于高风险患者,建议初始剂量为2.5 mg,并避免与酒精或其他中枢抑制剂联用。莱博雷生治疗需个体化,尤其关注老年患者的安全性。

1751625018774745.pn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1.jpg

阅读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 首页
  • 微信客服
  •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