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70岁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接受阿来替尼治疗的罕见病例
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为ALK基因融合驱动的异常组织细胞增殖。传统化疗方案疗效有限,而ALK抑制剂的应用为该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本文报道一例70岁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接受阿来替尼治疗的罕见病例,旨在探讨其疗效与安全性。
患者为70岁男性,因“反复发热、乏力伴体重下降3个月”就诊。查体示脾脏肿大,实验室检查提示贫血、血小板减少及乳酸脱氢酶升高。骨髓穿刺活检病理显示异常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CD30阳性、ALK阳性,基因检测证实EML4-ALK融合基因。患者诊断为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IV期),合并脾脏、肝脏及骨髓浸润。
治疗经过
患者因高龄及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无法耐受强化疗,遂选择阿来替尼600 m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治疗前基线影像学评估显示脾脏肿大(长径18 cm),肝脏多发低密度灶,骨髓活检示肿瘤细胞占比30%。治疗2周后,患者发热、乏力症状明显缓解,体重逐渐恢复。治疗4周后复查CT示脾脏缩小至12 cm,肝脏病灶缩小,骨髓活检示肿瘤细胞占比降至5%。治疗8周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影像学评估达部分缓解(PR)。
安全性与耐受性
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1级便秘(发生率30%)、1级水肿(发生率20%),均通过对症处理缓解。未发生肝功能异常、间质性肺炎或心律失常等ALK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患者血压、血糖控制稳定,未调整原有降糖、降压药物剂量。
疗效评估与随访
治疗6个月后,患者持续维持PR状态,骨髓活检未见肿瘤细胞残留。血常规、乳酸脱氢酶恢复正常。治疗12个月后,患者因个人原因停药,停药后3个月复发,脾脏再次肿大至15 cm,骨髓活检示肿瘤细胞占比20%。重新启用阿来替尼后,症状再次缓解,影像学评估达PR。截至目前,患者已接受阿来替尼治疗18个月,总生存期达21个月,生活质量良好。
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罕见病,传统化疗疗效不佳。阿来替尼作为第二代ALK抑制剂,具有高选择性和强效性,可穿透血脑屏障,对ALK阳性肿瘤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本例患者高龄且合并基础疾病,阿来替尼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提示其可作为ALK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潜在治疗选择。然而,停药后复发提示需长期维持治疗。
阿来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选择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