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使用阿普昔腾坦后血压控制的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62岁,身高175 cm,体重98 kg(BMI 32.1 kg/m²),高血压病史12年,合并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7.8%)和3期慢性肾病(eGFR 45 mL/min/1.73 m²)。既往使用氨氯地平10 mg/d、缬沙坦160 mg/d和氢氯噻嗪25 mg/d联合治疗,但诊室收缩压持续维持在160-170 mmHg,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小时平均收缩压155 mmHg,夜间血压下降不足10%,符合难治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治疗经过
2024年3月,患者纳入PRECISION研究扩展队列,开始接受阿普昔腾坦25 mg/d治疗。初始4周内,患者每日晨起服药,同时维持原有降压方案。第2周复诊时,诊室收缩压降至148 mmHg,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小时平均收缩压降低12 mmHg,夜间血压下降模式恢复正常。第4周复诊时,诊室收缩压进一步降至138 mmHg,24小时动态收缩压较基线降低15.2 mmHg(P=0.0046),达到研究主要终点。
联合用药调整
为减少水肿风险,第8周起将氢氯噻嗪剂量减至12.5 mg/d,并加用螺内酯25 mg/d。第12周时,患者诊室血压稳定在132/82 mmHg,尿蛋白排泄量较基线减少18%,未出现低钾血症或肾功能恶化。
长期随访
治疗48周后,患者诊室血压持续维持在130-135/80-85 mmHg,动态血压监测显示24小时平均收缩压128 mmHg,夜间血压下降率达15%。研究期间,患者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仅出现轻度踝部水肿(发生率18%),通过抬高下肢和减少钠盐摄入后缓解。
病例总结
本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阿普昔腾坦后,血压显著下降且控制稳定,夜间血压模式改善,蛋白尿减少。联合螺内酯可进一步减少水肿风险,同时维持血压控制。阿普昔腾坦的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作用为难治性高血压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合并糖尿病和慢性肾病的患者。
阿普昔腾坦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