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罕见腱鞘巨细胞瘤患者培西达替尼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的个案
一、病例背景
患者为50岁男性,因“手指长期红肿、豆粒状凸起”就诊,2022年5月确诊为腱鞘巨细胞瘤(TGCT),累及右手食指近端指间关节。患者3年前手指外伤史,未及时治疗。
二、治疗经过
手术与术后治疗
2022年5月行单纯性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TGCT。
术后1个月复查CT显示局部软组织肿块复发,大小约2.5cm×1.8cm,遂启动培西达替尼治疗。
培西达替尼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培西达替尼(400mg bid)口服治疗,空腹服用,每日2次。
治疗期间避免联用强效CYP3A4抑制剂,定期监测肝功能及血常规。
疗效评估
治疗3个月后(2022年8月):复查CT显示肿块缩小至1.2cm×0.9cm,疗效评估为PR。患者自诉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明显改善。
治疗6个月后(2022年11月):肿块进一步缩小至0.5cm×0.3cm,接近完全缓解(CR),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
不良反应管理
治疗期间出现2级肝功能异常(ALT/AST升高至3倍ULN),经暂停用药1周及保肝治疗后恢复,随后以减量(300mg bid)重启治疗,未再出现肝毒性。
轻度乏力及食欲减退,未影响治疗依从性。
三、数据支持与机制分析
疗效数据
ENLIVEN研究显示,培西达替尼治疗TGCT的ORR为38%,其中CR率15%,PR率23%。本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接近CR,显著优于研究数据。
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培西达替尼治疗12个月时,85%的响应者DOR≥6个月,58%的响应者DOR≥9个月,与本例患者的长期获益一致。
机制探讨
TGCT由滑膜细胞和炎症细胞异常增殖引起,CSF1/CSF1R信号通路是主要驱动因素。培西达替尼通过抑制CSF1R,阻断巨噬细胞聚集,减少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因子分泌,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本例患者术后快速复发,提示手术难以彻底清除肿瘤细胞,培西达替尼的靶向治疗有效控制了残留病灶。
本例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经培西达替尼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关节功能恢复,疗效优于临床试验数据。该案例验证了培西达替尼在复发/难治性TGCT中的有效性,提示其可作为手术不可行患者的首选治疗。未来需进一步探索生物标志物预测疗效,以优化患者选择。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