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BRAF突变肺癌患者曲美替尼+达拉非尼联合治疗后的快速缓解案例
一、病例背景
患者为62岁女性,2021年6月确诊为IVA期左上肺腺癌伴双肺转移(T4N0M1a),基因检测显示BRAF V600突变,同时合并KRAS G13D共突变。患者既往无吸烟史,体力状态(PS)评分1分,无其他合并症。
二、治疗经过
一线治疗选择
患者于2021年7月中旬开始接受达拉非尼(150mg bid)联合曲美替尼(2mg qd)治疗。
治疗前基线CT显示左上肺尖后段肿块大小约37.0mm×18.5mm,双肺多发结节。
疗效评估
治疗1个月后(2021年8月18日):复查CT显示左上肺肿块缩小至11.6mm×23.6mm,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双肺多发结节未见明显变化。
治疗17个月后(2022年12月):患者持续用药,病情稳定(SD),无进展生存期(PFS)达17个月,且至今仍在持续获益。
不良反应管理
治疗期间患者出现3次发热(体温≥39℃),均通过布洛芬及短期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0mg/d)控制,未影响治疗进程。
未出现皮疹、肝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仅轻度乏力及食欲减退,未调整剂量。
三、数据支持与机制分析
疗效数据
BRF113928研究显示,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BRAF V600突变NSCLC的ORR达63%-68.4%,中位PFS为10.2-14.6个月。
本例患者的PFS达17个月,显著优于历史数据,可能与KRAS共突变对双靶治疗的敏感性相关。
机制探讨
BRAF V600突变导致MAPK通路持续激活,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达拉非尼抑制BRAF V600E,曲美替尼抑制MEK,双靶联合从上下游全面阻断信号通路,实现协同抗肿瘤效应。
KRAS G13D突变可能通过负反馈调节增强MAPK通路依赖性,使肿瘤对双靶治疗更敏感。
本例BRAF V600/KRAS G13D共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经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后快速达到PR,PFS达17个月且持续获益。该案例验证了双靶治疗在共突变患者中的有效性,提示基因共突变状态可能影响治疗反应,需进一步研究以优化个体化治疗策略。
曲美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