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合并抽动症患儿使用胍法辛后的行为改善分析
患儿背景
患儿男性,9岁,确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合并抽动障碍3年。既往使用哌甲酯(18mg/日)治疗,但抽动症状加重,遂停药。2024年9月改用胍法辛缓释片(1mg/日,晨起服用)。
治疗经过与行为评估
基线评估:
ADHD-RS-Ⅳ总分:34分(注意力缺陷亚量表18分,多动-冲动亚量表16分);
耶鲁全球抽动严重度量表(YGTSS)总分:28分(运动抽动15分,发声抽动13分);
儿童行为量表(CBCL)攻击性行为因子分:70分(T分≥65分为临床显著)。
治疗第4周:
胍法辛剂量增至2mg/日,患儿出现轻度嗜睡,遂调整为1.5mg/日;
家长报告患儿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延长,家庭作业完成率从40%提升至70%。
治疗第12周:
ADHD-RS-Ⅳ总分降至19分(注意力缺陷亚量表9分,多动-冲动亚量表10分);
YGTSS总分降至12分(运动抽动6分,发声抽动6分);
CBCL攻击性行为因子分降至58分。
不良反应监测
治疗期间,患儿出现轻度口干(发生率约12%),未影响食欲或体重。血压监测显示,收缩压/舒张压较基线下降5-8mmHg,但仍在正常范围(90-110/60-70mmHg)。
胍法辛通过选择性激活α₂A肾上腺素受体,增强前额叶皮层去甲肾上腺素能传递,改善ADHD的核心症状。本例患儿的ADHD-RS-Ⅳ总分改善率达44%,与既往研究(耶鲁大学研究显示改善37%)一致。此外,胍法辛对抽动症状的缓解作用可能与其减少基底神经节多巴胺能过度活跃有关。
与兴奋剂相比,胍法辛无成瘾风险,且对抽动症状无恶化作用,适合ADHD合并抽动障碍的患儿。本例中,患儿攻击性行为显著改善,提示胍法辛可能通过调节情绪相关脑区(如杏仁核)功能,改善行为控制。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剂量调整,避免嗜睡等不良反应。建议初始剂量为1mg/日,每周递增不超过1mg,最大剂量不超过4mg/日。长期随访显示,胍法辛的疗效可持续6-12个月,且安全性良好。
“海得康”一直紧密跟踪国际新药的最新进展,并致力于为国内患者提供关于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果需要更多的信息,请拨打我们的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添加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我们的专业团队会为提供详细的咨询。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