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肺癌 >>肺癌资讯 >> 肺癌放疗的目的是什么?效果有哪些?肺癌放疗的副作用和后遗症是什么?
详细内容

肺癌放疗的目的是什么?效果有哪些?肺癌放疗的副作用和后遗症是什么?

时间:2020-10-27     作者:海得康医学编辑刘晓曦【原创】   阅读

  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放射线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大约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约有40%的癌症可以用放疗根治。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肺癌中的放疗应用

  放射线对于治疗照野内的所有细胞都有杀伤力,但是癌细胞较易被放射线杀死,正常细胞对放射线的耐受性较强,且较易修复;如同外科治疗一样,放射治疗同样是强调「局部控制」,但它较不受解剖位置的限制,可以辅助外科无法切除的不足。

  根据放射生物学的各种理论基础,在临床治疗癌症病人时,几乎都是采取多分次的放射治疗,可使照野内的正常细胞能够在每日治疗的疗程内修复。还有一种放射治疗称为「立体定位消融放射治疗(SABR)」或「立体定位身体放射治疗(SBRT)」,此种治疗的准确性高,照野小,可局部给予极高剂量,一般的治疗次数为10次以内。

  在利用放射线治疗肺癌病人时,不同的疾病状况会有不同的治疗考虑,基本上会先依病理检验概分为两大类:非小细胞肺癌及小细胞肺癌。

  非小细胞肺癌

  (1)无淋巴转移早期(一期及部分二期):当非小细胞肺癌局限在局部,没有淋巴及远处转移,若病人因年纪或其他共病症等因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时,局部放射治疗是另一种选择。此时治疗照野仅需涵盖肿瘤本体,可采用一般常见的多分次放射治疗(60-70Gy,6-8周内完成)或立体定位消融放射治疗(40-60Gy,分3-5次完成);依目前的证据显示,立体定位消融放射治疗优于一般的多分次放射治疗,几乎可与手术比拟。若病人在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断下已施行手术,手术后的病理发现癌细胞没有切干净或距离手术切除的边界很近、纵膈腔淋巴结侵犯、肿瘤侵犯到其他区域…等复发危险因子,应考虑术后放射治疗,视肿瘤切除的状况给予不同的治疗剂量(50-70Gy,5-8周内完成)。

  (2)局部淋巴结侵犯(三期及四期但未转移):当影像学检查发现癌症已经侵犯淋巴结,但没有远处转移时,依肿瘤侵犯的状况,有许多治疗选择,包括手术前同步放化疗(45-50Gy,5周内完成),或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同步进行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60-70Gy,6-8周内完成)…等,此时放射治疗的照野需涵盖肿瘤本体及已病变的淋巴结,因为照野范围广泛,因此一律采用多分次放射治疗。

  (3)转移部位少:当癌症仅转移至脑部或肾上腺时,针对转移部位进行局部放射治疗可增加病人存活率。针对脑部转移的病人,可采用全脑照射、立体定位消融放射治疗、或合并上述二者。

  小细胞肺癌

  (1)局限性(包含早期及纵膈腔淋巴结侵犯):对于肿瘤仅局限在局部,或已有纵膈腔淋巴结侵犯之小细胞肺癌,合并化学治疗与局部放射治疗是标准治疗方式,目前建议放射治疗越早开始(在化疗第一或第二疗程),治疗效果越佳。传统治疗照野需涵盖肿瘤本体及所有纵膈腔淋巴区域(60-70Gy,6-8周内完成),但目前有许多进行中的临床试验,尝试对于这类病人减少放射治疗照野,仅照射肿瘤本体及已病变的淋巴结,但目前未有定论。

  (2)广泛性:指癌症已侵犯多处肺叶或已有远处转移,此时治疗以化疗为主,放射治疗角色为缓和性治疗;但对于接受化疗后,疾病达到部分或完全缓解时,应考虑局部肺部巩固性放射治疗(consolidative radiotherapy),许多文献指出,此种巩固性放射治疗可增加病人的存活率。

  (3)预防性全脑照射:小细胞肺癌的特色是很容易脑部转移,因此对于接受过治疗之小细胞肺癌病人(包括局限性及广泛性期别),若治疗后检查发现肿瘤有变小的状况时,都建议进行预防性全脑照射,以避免将来脑部转移,亦可增加病人存活率。

  (4)缓和性放射治疗当临床发现肺癌已有多处远处转移且造成病人不适时,放射治疗可透过局部杀死癌细胞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如骨转移造成病人疼痛、脑部转移造成病人头痛或肢体无力、肿瘤出血、肿瘤压迫气管造成病人喘、肿瘤压迫上腔静脉造成上半身肿胀(上腔静脉症候群)…等,皆可透过放射治疗缓解症状,并且达到减少使用止痛药的目的。甚至在负重的骨骼区(如腰椎或股关节)有严重癌症侵犯的现象时,也会考虑放射治疗以预防局部癌症进展造成病理性骨折。

  放疗有哪些副作用和后遗症?

  肺癌病患接受放射治疗可能面临的副作用包括急性副作用(治疗中逐渐产生,治疗后三个月内消失)与慢性副作用(治疗后三个月后逐渐产生),因近几年治疗技术的进步,这些副作用发生几率减少许多。具体可能出现的反应如下:

  一、急性副作用

  疲倦嗜睡:将近一半的病友抱怨会疲倦,原因不明,通常在当日放射治疗后   1-3小时发生,大部分病人程度不严重,想睡觉的时间变得比较长,但仍可正常工作,仅有极少数病患需卧床休息,此疲倦在治疗结束后一个月内消失。

  食欲不振:发生机率低,少数病患会同时有恶心想吐的感觉,此时可采少量多餐进食。

  皮肤发炎:依目前的放射治疗机型与技术,此副作用不明显,大多数病人无此副作用,少数人会有局部皮肤晒伤变红的现象,在治疗结束后约2周便会逐渐恢复。

  食道发炎:对于接受纵膈腔淋巴结照射或肿瘤靠近食道的病人,较容易有食道发炎的副作用,此症状因人而异,约治疗第3周后开始,应避免使用过硬、过热、辛辣的食物,尽量摄取流质或温度较低的食物可以缓解症状。仅有少数人会有严重疼痛及进食困难的现象,这些症状在治疗结束后约2周便会逐渐恢复。

  放射性肺炎:由于在治疗时,正常的肺部也会接受到放射线,因此肿瘤分布范围越广,就会照到较多的正常肺脏,也就是放射治疗的照野大小及放射线剂量与放射性肺炎有绝对相关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高峰期落在治疗结束后1-2个月,但从治疗结束后2周到治疗结束后半年内都可能会发生,有症状的患者会有干咳、发烧、活动时较喘,可考虑使用类固醇药物缓解症状。

  心脏伤害:若肿瘤位于心脏附近,可能会有心包膜炎或心肌炎等副作用,而造成呼吸不顺、胸闷、或是心悸的症状,所幸以目前的治疗技术而言,此副作用发生机率极低(<1%)。

  二、慢性副作用

  肺部纤维化:通常是病人在急性期产生放射性肺炎,而后没有缓解,绝大多数病人没有症状,仅在影像上看到肺部纤维化现象,少数人有咳嗽或喘,可使用类固醇及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症状。

  局部组织纤维化:放射治疗会使受到照射的组织产生纤维化的现象,但这是慢性的变化,常发生在治疗结束后1-2年,受到照射的胸壁以及附近的组织会变得较硬,摸起来会有硬及紧绷的感觉。

  心脏伤害:若肿瘤位于心脏附近,心脏接受一定量的放射线,几年之后会增加心血管病变的风险。

  致癌风险:在接受过放射治疗后,病人会有罹患其他癌症的风险,但此机率极低(<1%),并且是在放射治疗的几年后才有此风险,与已罹患肺癌或肺癌复发的机率相较,放射线的致癌风险几乎可忽略。

  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400-001-9769,或加微信:15600654560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