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西达替尼的肝毒性风险:如何监测与管理?时间:2025-07-02 肝毒性风险概述 培西达替尼作为首个获批的TGCT靶向药物,其肝毒性风险备受关注。FDA对其标签添加黑框警告,提示可能引发严重甚至致命的肝损伤。在临床试验中,768例患者中出现2例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不可逆病例,其中1例需肝移植,1例死于晚期癌症及持续肝毒性。 肝毒性监测策略 基线评估: 治疗前需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AST、AL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排除已有血清转氨酶升高、总胆红素或直接胆红素>ULN或活动性肝脏或胆道疾病(包括ALP升高)的患者。 治疗期间监测: 前8周每周检测1次肝功能,之后每月检测2次,持续3个月后每3个月检测1次。 若出现肝毒性,需根据严重程度暂停用药、减量或永久停药。 肝毒性分级与管理 分级标准: 1级:AST或ALT升高至1.5-3×ULN,总胆红素≤ULN。 2级:AST或ALT升高至3-5×ULN,总胆红素>1.5-3×ULN。 3级:AST或ALT升高至5-20×ULN,总胆红素>3-10×ULN。 4级:AST或ALT升高至>20×ULN,总胆红素>10×ULN,或出现肝功能衰竭。 管理措施: 1级肝毒性:暂停用药,每周监测肝功能,直至恢复至≤1级后恢复原剂量。 2级肝毒性:暂停用药,每周监测肝功能,恢复至≤1级后剂量减至200 mg每日两次。 3级肝毒性:永久停药,并转诊至肝病专家。 4级肝毒性:立即永久停药,并紧急转诊至肝病专家。 药物相互作用与肝毒性风险 禁忌药物: 避免与已知会引起肝毒性的药物(如他汀类药物、抗结核药物)合用。 若需与强效CYP3A抑制剂或UGT抑制剂合用,需将培西达替尼剂量减至200 mg每日两次。 食物影响: 与高脂餐(总脂肪约55-65克)合用时,培西达替尼的Cmax和AUC增加100%,肝毒性风险升高。因此,需空腹服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 患者教育与长期随访 患者教育: 告知患者肝毒性的潜在风险,指导其识别肝损伤症状(如黄疸、腹痛、恶心、呕吐),并立即联系医护人员。 建议患者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1个月内(女性)或1周内(男性伴侣)使用有效避孕措施。 长期随访: 停药后需每3个月随访1次肝功能,持续1年。若出现肝损伤复发,需永久禁用培西达替尼。 培西达替尼的肝毒性风险需通过严格的基线评估、治疗期间监测及分级管理策略进行控制。患者教育与长期随访是降低肝毒性风险的关键环节。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