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风湿免疫及皮肤病 >>药品列表 >> 氘可来昔替尼 vs. 乌帕替尼: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详细内容

氘可来昔替尼 vs. 乌帕替尼: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时间:2025-07-17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氘可来昔替尼与乌帕替尼作为银屑病治疗的口服小分子靶向药物,分别通过抑制TYK2和JAK1通路发挥抗炎作用。尽管二者均能显著改善银屑病症状,但在疗效持久性、安全性及适用人群上存在差异。

headkonmed (9).png

  疗效对比:持久性与精准性

  氘可来昔替尼在长期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优势。POETYK PSO-LTE研究显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连续用药5年后,PASI 75应答率达81.8%,PASI 90应答率达55.3%,且疗效未随时间衰减。其作用机制通过选择性抑制TYK2,阻断IL-12/23和I型干扰素通路,精准作用于银屑病核心致病通路,减少对其他JAK家族成员的干扰,从而降低脱靶效应。

  乌帕替尼在短期疗效上表现突出。针对银屑病关节炎的Ⅲ期临床研究显示,第16周时,15mg和30mg剂量组分别有57%和64%的患者达到PASI 75,与阿达木单抗疗效相当。然而,其长期疗效数据相对有限,且在特应性皮炎研究中,第52周时PASI 75应答率虽达50.8%-69.0%,但需联合外用糖皮质激素,单药疗效可能受限。

  安全性对比:感染与代谢风险

  氘可来昔替尼的安全性数据支持其长期使用。5年随访显示,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率逐年下降,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其感染风险主要集中于上呼吸道感染(12.3%),严重感染(如肺炎)发生率低于1%,且不影响血脂、血糖代谢,适合合并心血管疾病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

  乌帕替尼因JAK1抑制的广谱性,感染风险略高。特应性皮炎研究中,第52周时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达21.5%,带状疱疹发生率为3.2%,且需警惕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尽管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其VTE发生率与生物制剂相当,但FDA仍对其加注黑框警告。此外,乌帕替尼可能引起肌酸激酶(CPK)升高(15.6%)和痤疮(18.7%),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适用人群与用药建议

  氘可来昔替尼更适合以下患者:

  长期治疗需求:5年疗效稳定性使其成为慢性银屑病的基础用药;

  合并代谢疾病:无血脂、血糖影响,降低心血管风险;

  生物制剂失效者:避免抗药抗体产生,维持长期应答。

  乌帕替尼则适用于:

  快速控制症状:短期疗效显著,适合急性发作期;

  银屑病关节炎患者:ACR20应答率与阿达木单抗相当;

  年轻患者: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无需调整剂量。

氘可来昔替尼老挝.jpg

  氘可来昔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