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共价BTK抑制剂吡托布鲁替尼vs共价BTK抑制剂:哪个更适合耐药患者?时间:2025-09-01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是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参与B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存活。BTK抑制剂通过阻断BCR信号通路,抑制恶性B细胞的生长,已成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套细胞淋巴瘤(MCL)等B细胞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1. 共价BTK抑制剂 第一代共价BTK抑制剂(如伊布替尼)通过不可逆结合BTK活性位点的Cys481残基,长期抑制BCR信号通路。然而,长期使用可能导致Cys481突变,使药物无法结合,从而引发耐药。此外,共价抑制剂可能脱靶抑制其他激酶(如EGFR、ITK),导致腹泻、皮疹、高血压等不良反应。 2. 非共价BTK抑制剂 吡托布鲁替尼(Jaypirca)是首个获批的非共价BTK抑制剂,通过氢键与BTK的K430、M477和D539残基结合,不依赖Cys481位点,因此可克服C481突变导致的耐药。此外,吡托布鲁替尼对EGFR、ITK等激酶无抑制作用,显著减少了脱靶毒性。 吡托布鲁替尼与共价抑制剂的安全性对比 吡托布鲁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劳(35%)、肌肉骨骼疼痛(28%)、腹泻(25%)和水肿(20%)。3级或4级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15%)、淋巴细胞减少(10%)和血小板减少(8%)。与共价抑制剂相比,吡托布鲁替尼的房颤、高血压和出血风险显著降低。 共价抑制剂:伊布替尼的3级或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30%)、肺炎(15%)、房颤(10%)和高血压(8%)。此外,伊布替尼因EGFR抑制导致的腹泻发生率达5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长期疗效与生存期 在III期BRUIN CLL-321试验中,吡托布鲁替尼组的事件自由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中位PFS达18个月,而对照组仅为10.9个月。此外,吡托布鲁替尼可显著延长下一次治疗的时间或死亡时间,中位数为23.9个月,进一步证明了其持久疗效。 吡托布鲁替尼在全球多个国家已上市,海外原研药/仿制药等信息,可咨询海得康了解。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