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布替尼对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体内骨髓细胞和T细胞的调节影响,仿制药在哪里上市时间:2024-07-03 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临床前研究中,伊布替尼已显示出能够提升标准化疗方案的抗肿瘤效果。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一项1b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伊布替尼在治疗晚期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以及免疫学效应。 该研究纳入了未经治疗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以探究伊布替尼联合吉西他滨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标准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毒性以及最大耐受剂量。为了深入研究伊布替尼单独使用时的免疫反应,本研究还特别设置了一个免疫反应组。在该组中,患者首先每天单独服用伊布替尼,持续一周,随后再联合使用吉西他滨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伊布替尼单药治疗前后的时间点,我们通过内镜超声引导进行了原发性胰腺导管腺癌肿瘤活检并收集了患者的血液样本。 研究结果显示,在血液中,伊布替尼单药治疗能够显著增加激活的诱导性T细胞共刺激物+(ICOS+)CD4+ T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频率。在肿瘤微环境(TME)中,伊布替尼单一疗法导致B细胞数量减少,但白细胞介素10+ B细胞的频率却有所增加。此外,该疗法还引发了成熟CD208+树突状细胞密度的提升,以及晚期效应细胞(即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D-1-) 中胚层蛋白 (EOMES+))CD8+ T细胞频率的上升,同时伴随功能失调(PD-1+ EOMES+)CD8+ T细胞的出现。然而,当伊布替尼与化疗药物联合使用时,我们并未观察到上述大多数的免疫变化。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展现出部分临床反应的患者在治疗开始前就已经拥有更加多样化的T和B细胞受体库。 综上所述,伊布替尼单药疗法能够显著影响循环系统和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格局,使其向活化的T细胞、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偏移。然而,当伊布替尼与标准化疗方案联合应用时,这些免疫调节作用并未显现。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聚焦于探索能够增强伊布替尼在实体瘤中免疫调节作用的其他治疗组合。 伊布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