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其他药品 >>其他药品资讯 >> 靶向治疗在复发或转移性腺样囊性癌中的有效性评估
详细内容

靶向治疗在复发或转移性腺样囊性癌中的有效性评估

时间:2024-09-29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多项临床研究已经揭示了分子靶向药物在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腺样囊性癌(R/M ACC)方面的潜力。其中,一项研究专门聚焦于评估这类药物对复发/转移性腺样囊性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360截图20240306160642887.jpg

  该研究的主要评估指标包括客观缓解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而次要指标则涵盖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转移部位以及不良事件(AE)的发生情况。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数据,研究者采用了随机效应荟萃分析方法来计算各项指标的汇总估计值。

  最终,该研究纳入了28项相关研究,共涉及849名患者。分析结果显示,肺、骨、肝脏、淋巴结和肾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在疗效方面,合并后的ORR为4.0%(95% CI,0.7%-8.8%),而DCR则达到了80.5%(95% CI,72.2%-87.7%)。进一步比较发现,多激酶抑制剂(MKI)在改善ORR方面表现出优于单靶点药物的效果(单靶点药物与MKI的合并ORR分别为5.9%和0%)。尤为值得一提的是,MKI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的联合使用显著提升了ORR,其中阿昔替尼(Axitinib)加阿维鲁单抗(avelumab)的组合更是达到了17.9%的ORR。

  在生存期方面,合并后的中位PFS和OS分别为8.35个月和25.62个月。与单靶点药物相比,MKI同样在延长中位PFS上展现出优势(9.43个月 vs 5.06个月)。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面临着一系列不良事件的风险。其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包括疲劳(51.6%)、高血压(44.2%)和恶心(40.0%),其次是手足皮肤综合征(36.8%)、腹泻(34.4%)、体重减轻(34.2%)、厌食(31.8%)、皮疹(31.7%)和头痛(29.0%)。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复发/转移性腺样囊性癌方面,MKI相较于单靶点药物具有更优的治疗效果。同时,MKI与ICI的联合使用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然而,鉴于目前针对该领域的研究数量仍然有限,未来的研究有必要进一步验证这种联合策略的协同作用及长期效果。

结尾图片.jp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