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问答 >>治疗手记 >> 一例CLL患者使用伊布替尼后出现严重房颤的病例讨论
详细内容

一例CLL患者使用伊布替尼后出现严重房颤的病例讨论

时间:2025-07-23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患者为70岁女性,因“乏力、盗汗伴淋巴结肿大2个月”就诊,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淋巴细胞比例达75%,骨髓活检确诊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Rai分期III期。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长期服用氨氯地平控制血压,无心脏病史,ECOG评分为1分。

headkonmed (1).gif

  患者于2023年3月开始接受伊布替尼治疗,剂量为420mg每日一次。治疗初期,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乏力减轻,淋巴结缩小。然而,治疗第4周时,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心电图检查显示心房颤动(AF),心率达120次/分。患者CHA2DS2-VASc评分为3分(高血压、年龄≥65岁、女性),存在血栓栓塞高风险。

  立即停用伊布替尼,并给予美托洛尔控制心率,同时启动华法林抗凝治疗,监测INR值维持在2.0-3.0。经抗凝及心率控制治疗1周后,患者症状缓解,心率降至80次/分。复查心电图显示房颤转为窦性心律。考虑到患者CLL病情仍需治疗,经多学科讨论后,决定改用阿卡替尼作为二线治疗。患者接受阿卡替尼治疗后,未再出现房颤,CLL病情稳定。

  伊布替尼作为BTK抑制剂,在CLL治疗中疗效显著,但房颤是其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本例患者在治疗第4周出现房颤,与文献报道的房颤发生时间(中位2-3个月)相符。房颤的发生可能与伊布替尼对心脏电生理的影响有关。治疗上,一旦发生房颤,需评估血栓栓塞风险,并给予抗凝治疗。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虑停用伊布替尼,并改用其他BTK抑制剂。

  CLL患者使用伊布替尼时,需密切监测心电图变化,尤其是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患者。一旦发生房颤,应及时评估血栓栓塞风险,并给予相应治疗。对于无法耐受伊布替尼不良反应的患者,可考虑改用其他BTK抑制剂。

伊布替尼依鲁替尼孟加拉(小).jpg

  伊布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选择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1.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