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特药资讯 >>子宫内膜癌/宫颈癌 >>疾病相关资讯 >> 卡博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的效果如何?
详细内容

卡博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子宫内膜癌的效果如何?

时间:2024-07-12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结合免疫疗法和抗血管生成药物被视为子宫内膜癌的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策略。然而,至今尚未确定反应的生物标志物,也缺乏关于免疫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数据。本研究旨在探索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与抗血管生成剂(卡博替尼)联合治疗在未经免疫治疗以及既往免疫治疗中疾病进展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效果。

360截图20240124100725527.jpg

  研究中,患有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女性以2:1的比例随机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卡博替尼(A组)或单用纳武利尤单抗(B组)。主要评估终点为根据实体瘤反应评估标准定义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同时,患有癌肉瘤或既往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接受联合治疗(C组)。对基线活检和连续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样本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患者结果与飞行时间细胞计数(CyTOF)和PBMC的免疫数据之间的关联。

  结果显示,A组(n=36)的中位PFS为5.3个月(90% CI 3.5至9.2),而B组(n=18)的中位PFS为1.9个月(90% CI 1.6至3.4)(HR=0.59,90% CI 0.35至0.98;对数秩p=0.09,满足预先指定的统计显著性标准)。A组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是腹泻(50%)和肝酶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47%,丙氨酸转氨酶42%)。对跨治疗组(n=40)的基线CyTOF分析确定了35个免疫细胞亚群。在C组中,接受免疫治疗且疾病未进展的患者,其活化组织驻留(CD103+CD69+)ɣδ T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疾病进展者(调整后的p=0.009)。

  综上所述,在纳武利尤单抗中添加卡博替尼可显著改善经过大量预处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通过基线免疫特征识别并可能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治疗中获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群体。

卡博替尼 孟加拉(小).jpg

  卡博替尼仿制药已在孟加拉上市,如需购药,可出国就医。海得康专注正规海外医疗,帮助中国患者搭建海外医药桥梁!更多药品资讯,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或加微信:hdk4000019769。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在用药期间,请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用药情况。如果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结尾图片.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