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局灶性癫痫患者使用吡仑帕奈后出现情绪波动的病例分析时间:2025-05-26 病例资料 患者为一名24岁女性,因“局灶性癫痫发作19年”就诊。患者长期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但因妇科检查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在医院神经内科调整药物为吡仑帕奈片。 治疗经过 患者开始服用吡仑帕奈片,起始剂量为2mg/日,睡前服用。服药2周后,患者出现剧烈背痛、烦躁不安和睡眠困难。2个月后,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情绪低落和悲观消极,最终服用过量药物自杀未遂。停用吡仑帕奈后,患者未再出现类似精神行为异常。之后,药物调整为拉莫三嗪,但患者出现过敏,改用拉考沙胺治疗,逐渐加量至150mg每次,每天两次,随访至今未再发生癫痫发作,也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 吡仑帕奈作为一种新型抗癫痫发作药物,通过靶向突触后膜谷氨酸活动,抑制兴奋性神经传递,从而发挥抗癫痫发作作用。然而,该药物可能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精神行为异常较为常见。在本病例中,患者服用吡仑帕奈后出现了情绪波动、自杀倾向等严重精神行为异常。 这可能与吡仑帕奈阻断AMPA受体,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有关。AMPA受体在调节情绪、认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吡仑帕奈对其的阻断可能导致神经递质传递异常,从而引发精神行为异常。此外,患者的个体差异,如遗传因素、心理状态等,也可能增加了其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本病例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吡仑帕奈治疗癫痫时,应充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是精神行为异常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尤其是对于有精神心理共患病及智力障碍的患者,更应加强监测。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精神行为异常,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友情提示:本文仅作为参考意见。用药期间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随时沟通用药情况。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