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imitespib匹米替比治疗PDGFRA D842V突变GIST:单病例显示显著代谢反应时间:2025-07-21 一名67岁男性患者因胃部不适就诊,确诊为胃部胃肠道间质瘤(GIST),基因检测显示PDGFRA外显子18 D842V突变。该突变对传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高度耐药,患者初始接受质子束治疗,肝门处腹膜转移灶一度稳定8个月,但随后出现进展。改用瑞戈非尼治疗仅3个月后,因肿瘤浸润导致治疗失败。 治疗方案与经过 2022年1月,患者入组Pimitespib(匹米替比)临床试验,采用间歇给药方案:每日160mg,连续5天,停药2天,每21天为一个周期。治疗前基线评估显示,肝门转移灶最大直径达8.2cm,18F-FDG PET-CT示SUVmax为12.5,提示高代谢活性。 疗效数据 代谢反应: 治疗4个周期后,PET-CT复查显示转移灶SUVmax降至6.1,代谢体积(MTV)减少42%,总糖酵解量(TLG)下降58%。 病灶最大直径缩小至6.8cm,符合部分缓解(PR)标准(RECIST 1.1)。 无进展生存期(PFS): 患者持续治疗13周后,因十二指肠出血停药,此时PFS达13周,显著长于既往瑞戈非尼治疗的3个月。 安全性: 主要不良反应为1-2级腹泻(每日3-4次)和1级乏力,未出现3级以上毒性。 肝功能指标(ALT、AST)在治疗期间波动于正常上限1.5倍以内,未调整剂量。 机制探讨 Pimitespib作为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通过阻断HSP90与致癌客户蛋白(如突变型PDGFRA)的结合,诱导蛋白酶体降解,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单病例研究显示,其对D842V突变克隆的代谢抑制作用可能源于HSP90依赖的信号通路阻断,如PI3K/AKT和MAPK通路下调。 临床意义 本例证实Pimitespib在PDGFRA D842V突变GIST中的代谢缓解潜力,为TKI耐药患者提供新选择。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