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问答 >>治疗手记 >> 1例BRAF V600K突变黑色素瘤患者对曲美替尼单药耐药的病例
详细内容

1例BRAF V600K突变黑色素瘤患者对曲美替尼单药耐药的病例

时间:2025-07-22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患者为62岁男性,2022年因右肩部黑色素瘤(病理诊断为浅表扩散型,T3aN0M0)行扩大切除术,术后基因检测提示BRAF V600K突变。患者无家族史,既往体健,无其他慢性疾病。

360截图20230110170401073.jpg

  初始治疗与耐药过程

  一线治疗

  2022年7月起,患者接受曲美替尼单药(2 mg/日)治疗。初期疗效显著,PET-CT显示原发灶及区域淋巴结代谢活性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S-100蛋白从5.8 μg/L降至2.1 μg/L(正常值<1.5 μg/L)。

  2023年3月,患者出现右颈部淋巴结肿大,穿刺活检证实为黑色素瘤转移,基因检测显示BRAF V600K突变持续存在,未见MEK1/2或NRAS等二次突变。

  耐药机制探索

  液体活检提示ctDNA中BRAF V600K突变丰度从基线的0.3%升至1.2%,同时检测到PI3K通路相关基因(如PTEN)表达下调,提示旁路激活可能参与耐药。

  肿瘤组织RNA测序显示,MAPK通路下游基因(如DUSP4、SPRY4)表达上调,进一步验证通路再激活。

  耐药后治疗调整

  2023年4月,患者改用达拉非尼(150 mg bid)+曲美替尼(2 mg/日)联合治疗。联合治疗2个月后,颈部转移灶缩小30%,S-100蛋白降至1.3 μg/L,疗效维持至2024年1月(PFS 9个月)。

  2024年2月,患者出现肝转移,ctDNA检测到MEK1 K57T突变,提示对双靶治疗耐药。

  临床启示

  BRAF V600K突变患者对曲美替尼单药的耐药时间中位数为8-10个月,显著短于BRAF V600E突变患者(12-15个月)。

  耐药后需动态监测ctDNA及肿瘤组织基因谱,及时切换至双靶治疗或联合PI3K抑制剂(如Alpelisib)。

  本例提示,BRAF V600K突变患者可能更早出现旁路激活,需优化联合治疗策略。

曲美替尼.png

  曲美替尼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仿制药是一种治病的新选择,如需购买,可自行出国就医, “海得康”作为一个专业的医疗咨询平台,为患者提供有关该药物的详细信息和个性化建议。海得康有着丰富的国际新药动态知识和经验,能够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专业咨询服务。如有需要,可以拨打服务热线400-001-9769或海得康官方微信15600654560来获取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尾图片1.jpg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