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问答 >>治疗手记 >> 1例BRAF融合儿童胶质瘤患者使用托沃拉非尼后出现3级皮疹的病例
详细内容

1例BRAF融合儿童胶质瘤患者使用托沃拉非尼后出现3级皮疹的病例

时间:2025-07-22     作者:医学编辑陈筱曦   阅读

  患儿女性,7岁,因“头痛伴呕吐1个月”于2024年3月就诊。查体示左眼外展受限,MRI提示右侧丘脑占位伴脑室扩张,最大直径约4.5 cm,考虑弥漫性中线胶质瘤(WHO 4级)。

360截图20221128200905514.jpg

  基因检测与诊断

  患儿行立体定向活检,病理示H3 K27M突变阴性,但通过RNA测序发现KIAA1549-BRAF融合(外显子16-9),诊断为BRAF融合型儿童低级别胶质瘤(pLGG)。

  治疗经过

  一线治疗

  2024年4月起接受卡铂(560 mg/m²)+长春新碱(1.5 mg/m²)化疗4周期,肿瘤最大径缩小至3.8 cm,但第5周期化疗后出现Ⅲ度骨髓抑制,遂终止化疗。

  二线治疗(托沃拉非尼)

  2024年8月开始口服托沃拉非尼(250 mg/m²,每日1次,28天/周期)。用药后第3天出现面部红斑,第10天发展为弥漫性斑丘疹,伴瘙痒,诊断为3级皮疹(CTCAE 5.0标准)。

  皮疹处理

  疗效评估

  用药后第8周复查MRI,肿瘤最大径缩小至2.9 cm,较基线缩小35.6%,达到部分缓解(PR)。

  暂停托沃拉非尼7天,予泼尼松(1 mg/kg/日)口服及炉甘石洗剂外用。

  皮疹消退后恢复用药,剂量减至200 mg/m²/日,并联合抗组胺药(西替利嗪5 mg/日)。

  后续治疗

  2024年11月复查MRI示肿瘤稳定,但患儿出现1级肌酸磷酸激酶升高(CK 380 U/L,正常值<190 U/L),未予干预。目前继续托沃拉非尼维持治疗,PR持续4个月。

  本例BRAF融合pLGG患儿对托沃拉非尼敏感,PR持续4个月,与FIREFLY-1试验中ORR 67%、中位PFS 19.4个月的数据相符。3级皮疹为托沃拉非尼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约8%),需及时干预以避免停药。剂量调整(200 mg/m²/日)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了不良反应风险。本例提示,BRAF融合型pLGG患者可从托沃拉非尼中获益,但需密切监测皮疹、肌酶升高等不良反应,未来可探索联合MEK抑制剂以减少耐药性。

海德康(1).png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更多问题,请咨询海得康医学顾问,电话:400-001-9769,海得康官网微信:15600654560。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所有内容均根据公开信息查询整理发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关于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能替代医生的专业建议。在使用前或更改任何药物治疗方案前,请务必与医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