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脑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其有较高的重复发性。贝伐单抗可以对肿瘤组织内部新形成的血管起到抑制的作用,因此能够较理想的降低病患因为肿瘤血管的快速增殖而形成的肿瘤破坏,在此时间段,该药品还可以加快肿瘤血管的内皮细胞的增殖,大大降低了机体血管的通透性,使贝伐单抗可以有效的阻碍肿瘤细胞对周边的血管组织的破坏作用。 此外,贝伐单抗与替莫唑胺共同医治胶质脑瘤的过程中,前者药品可以有效的提高肿瘤对后者药品的敏感性,因此使替莫唑胺增强了抗癌的作用。通过先前研究,我们得出贝伐单抗与替莫唑胺共同医治的主要
-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侵袭性极强的恶性肿瘤,PARP抑制剂在SCLC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 美国研究者开展的一项I/II期临床研究发现,在经治SCLC中,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与替莫唑胺(OT疗法)两者联合治疗的总体缓解率(ORR)为41.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8.5个月,显示出惊人的疗效和临床预后。研究结果发表于《Cancer
Discovery》。 研究者通过I期研究研究确定了适合的2期剂量,即每21天一个治疗周期,在第1-7天给予奥拉帕利200mg(口服、每日两次)联合替莫唑胺75mg/m2(每日一次)。结果
-
通用名称: 替莫唑胺;产地: 孟加拉;剂型: 胶囊。 规格: 100 mg 或 250 mg;包装: 1×6 片(100 mg) 或 1×4 片 (250 mg)。 孟加拉替莫唑胺仿制药适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开始先与放疗联合治疗,随后作为辅助治疗;常规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用法与用量: 在空腹或进食前至少一小时服用本药。 放化疗期间:口服本品,75mg/m2/日,共42天,同时接受放疗。随后接受6个周期的本品辅助治疗。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可暂停用药,但无需降低剂量。 辅助治疗期间:同步放化疗期
-
临床试验中,最多发生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功能紊乱,特别是恶心(43%)和呕吐(36%);一般为1级或2级(轻中度),具有自限性,或标准止吐药易于控制。重度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为4%。 其他经常报告的不良事件包括疲乏(22%)、便秘(17%)和头痛(14%)。还报告食欲减退(11%)、腹泻(8%),皮疹、发热、无力和瞌睡发生率各为6%。不常见的(2%-5%)不良事件按发生率的递减次序为腹痛、疼痛、头晕、体重下降、不适、呼吸困难、脱发、僵直、瘙痒、消化不良、味觉异常,感觉异常和瘀点。 实验室结果:胶质瘤患者的3级或4级血小板减少和
-
替莫唑胺是一种咪唑并四嗪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烷化剂。该药品可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成人患者,开始先与放疗联合治疗,随后作为维持治疗;也可用于治疗难治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成人患者,例如用含亚硝基脲和甲基苄肼的常规方案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 经查询,替莫唑胺最早由英国阿斯顿大学研制,后由德国先灵葆雅制药获得该产品在全球绝大部分市场的唯一开发权,并先后上市胶囊剂和注射剂两种剂型。其中胶囊剂1999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同年被欧盟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
-
【适应症】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用法用量】本药每一疗程28天,最初剂量为按体表面积口服一次150mg/㎡,一日1次,在28天为一治疗周期内连续服用5天。如果治疗周期内,第22天与第29天(下一周期的第一天)测得的绝对中性粒细胞数(ANC)≥1.5×109/L,血小板数为≥100×109/L时,下一周期剂量为按体表面积口服一次200mg/㎡,一日1次,在28天的治疗周期内连续服用5天。在治疗期间,第22天(首次给药后的21天)或其后48小时内检测病人的全血数,之后每星期测定一次,直到测得的绝对中性粒细胞数(ANC)≥1.5×109
-
替莫唑胺是新一代咪唑四嗪类化合物,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脂溶性、分子量小,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吸收迅速、完全、平均0.5-1.5小时达血药峰浓度。 替莫唑胺为抗肿瘤用药,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指南中枢神经系统部分,自2012年版起一直推荐替莫唑胺是治疗脑胶质瘤的一线治疗药物,同时推荐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原发性肺癌诊治指南2018年版》推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欧洲内分泌协会难治性垂体瘤和垂体腺癌诊治临床指南》推荐治疗难治性垂体瘤和垂体腺
-
除了恶性肿瘤之外,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在治疗黑色素细胞瘤也有不错的效果。 黑色素细胞瘤是一种对化学治疗有抵抗性的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的反应率大多介于10~20%,目前最有效的治疗物是DTIC,反应率介于15~20%。转移性黑色素细胞瘤的化学治疗仍是单一化学治疗药物-DTIC,因为其他多种化学治疗药物组合并无法证明优于DTIC单一药物。 由于黑色素细胞瘤转移的器官,脑部占第三位,加上实验室上也看到替莫唑胺对黑色素细胞瘤反应良好,于是第二项的临床试验就以转移性黑色素细胞瘤病人接受替莫唑胺治疗,治疗的反应率为20%
-
过去治疗恶性脑瘤的化学治疗药物是选择容易通过脑血管障壁的亚硝基尿素类,代表性的药物有BCNU,
CCNU,ACNU等等;此类单一药物治疗恶性脑瘤的反应率约在20%左右,但此类药物骨髓抑制时间长,有时可达6周,并且骨髓抑制有累积性,会随着给与次数增加而使骨髓抑制时间延长,其他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肾毒性、肺纤维化、渗漏时引起皮肤发炎反应等等;增加了临床使用的困难。 自从1960年代使用亚硝基尿素类治疗恶性脑瘤以来,一直没有明显的突破,直到最近一种新型的口服化学治疗药物-TEMOZOLOMIDE
出现,使恶性脑瘤的化
-
替莫唑胺适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开始先与放疗联合治疗,随后作为辅助治疗;常规治疗后复发或进展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在空腹或进食前至少一小时服用本药。 放化疗期间:口服本品,75mg/m2/日,共42天,同时接受放疗。随后接受6个周期的本品辅助治疗。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可暂停用药,但无需降低剂量。 辅助治疗期间:同步放化疗期结束后4周,进行6个周期的本品单药辅助治疗。起始剂量:150mg/m2/日,共5天,然后停药23天。一周期为28天。从第2周期开始,根据前1周期不良反应,剂量可增至2
-
临床试验对比了尼拉帕尼于安慰剂治疗卵巢癌的效果,试验纳入具有种系BRCA突变和非生殖系BRCA突变卵巢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尼拉帕尼改善了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在具有种系BRCA突变卵巢癌队列中,尼拉帕尼患者无进展生存21个月,而相比安慰剂只有5个月;在非生殖系BRCA突变中,尼拉帕尼的无进展生存中值为9.3个月,而安慰剂为3.9个月。 尼拉帕尼要服用几个疗程,需要长期吃吗? 尼拉帕尼根据患者情况不同,遵医嘱服用为好。尼拉帕尼胶囊,为口服使用。推荐剂量是300
mg每天1次有或无食物服用,患者可继续治疗直至疾病
-
尼拉帕尼能阻断参与修复受损DNA的PARP酶活性。对带有BRCA基因突变的癌细胞来说,倘若PARP活性进一步受到抑制,这些细胞分裂时就会累积大量DNA损伤,导致癌细胞死亡,或是减缓肿瘤生长。在服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尼拉帕尼副作用有哪些?有处理方法吗? 1、高血压:治疗期间应监控高血压,如果高血压出现不能控制,则可以考虑中断普纳替尼治疗。 2、便秘:患者可以多喝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 3、恶心呕吐: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的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量多餐,忌辛辣,生冷的食物
-
奥拉帕尼在实验中,维持治疗既往铂类化疗失败的复发的BRCA胚系突变的卵巢癌患者,PFS达到30.2月(长达2年半),相比安慰剂(PFS只有5.5个月),整整延长了两年多。 尼拉帕尼在BRCA胚系突变阴性患者中,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55%,PFS延长到2倍以上(9.3个月对比3.9个月);而在BRCA胚系突变阳性患者中有更为显著的效果,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73%,PFS延长到近4倍(21个月对比5.5个月)。 安全性两者类似,尼拉帕尼相对来说治疗卵巢癌的效果还比较好。 推荐剂量 ZEJULA-Niraparib尼拉帕尼作为单一疗法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口服300毫克(
-
卵巢癌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属于最致命的妇科癌症。多数卵巢癌患者确诊为时已晚,治疗卵巢癌的方法通常是手术和化疗,初始患者通常都能够获得临床缓解,然而卵巢癌拥有高达85%的复发率,这也导致复发性的铂敏感卵巢癌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十分有限。 作为卵巢癌治疗的潜在同类最优的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拥有卓越的临床疗效、一天一次的给药方案和优越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是全球首个获批的适用于所有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群体、而无论BRCA是否突变的PARP抑制剂。 尼拉帕利一线治疗卵巢癌的疗效 该临床实验共招募了620位
-
在2018年,全球范围内有超过30万女性被诊断为卵巢癌。仅在中国,每年就有5万多女性被诊断,2万多人因此而去世。卵巢癌之所以难治, 以往,卵巢癌维持治疗使用的主要是化疗,效果不够理想。但尼拉帕利为代表的PARP抑制剂获批后,打破了30年的囧境,明显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并且减少复发次数。 PARP抑制剂(PARPi)是基于卵巢癌精准治疗的药物,也是卵巢癌治疗史上的一大突破。目前,全球已有三种PARP抑制剂(尼拉帕利,奥拉帕利,芦卡帕利)获批用于卵巢癌的治疗,其中尼拉帕利是首个在美国获批不用检测BRCA的维持治疗的PARP抑
-
尼拉帕尼是一种口服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2抑制剂。此类药物能阻断参与修复受损DNA的PARP酶活性。对带有BRCA基因突变的癌细胞来说,倘若PARP活性进一步受到抑制,这些细胞分裂时就会累积大量DNA损伤,导致癌细胞死亡,或是减缓肿瘤生长。 临床试验显示,带有BRCA突变的患者中,尼拉帕尼降低了74%疾病发生进展或患者死亡的风险。在未携带BRCA突变的患者中,这一数字达到了55%。同时尼拉帕尼还是首款无需检查BRCA突变或其他生物标志物的状况,就能在临床上显着改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的PARP抑制剂。 2016年
-
尼拉帕利是一种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适用于有复发性表皮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的成年患者(需对基于铂化疗有完全或部分缓解)的维持治疗。 用法与用量: 1. 推荐剂量是300m(3粒),口服,每天1次,有或无食物服用。 2. 继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接受不良反应。 3. 对不良反应,考虑中断治疗,剂量减低或给药终止。 常见不良反应: 恶心(74%)、血小板减少症(61%)、疲劳乏力(57%)、贫血(50%)、便秘(40%)、呕吐(34%)、腹痛腹胀(33%)、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30%)、失眠(27%)、头
-
尼拉帕尼和奥拉帕尼都是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的上市时间比尼拉帕尼早,是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PARP抑制剂,奥拉帕尼必须有对应的基因突变才可以服用,需要患者具有BRCA基因的突变。 尼拉帕尼是不仅在BRCA胚系突变的患者中表现出优势,在无BRCA胚系突变的患者中也同样具有明显的生存优势。尼拉帕尼是FDA批准的首个无需BRCA突变或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就可用于治疗卵巢癌的PARP抑制剂。在临床上显著改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的PARP抑制剂。 从目前的临床试验数据来看,奥拉帕尼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因不良反应中止治
-
孟加拉普那替尼规格有45mg/30片或15mg/60片的。 碧康制药生产的Ponatinix是全球的首仿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政府监管机构批准合法生产的仿制药。产品符合欧洲药典和美国药典标准。 相比其他来源不清晰的所谓同一种仿制药,即使其主要成份含量与碧康产品相接近,但由于不具备严格规范的GMP标准生产场所和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其产品中影响药物吸收率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也与碧康产品具有很大差异。 普纳替尼(Ponatinib),是第三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2012年12月14日,普纳替尼被美国FDA
特许经过快速审
-
普纳替尼作为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2012年12月,普纳替尼被美国FD 特许经过快速审批上市销售,用于ABL
T315I突变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或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也可用于对以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TKI)耐药或不耐受的CML 或ALL的治疗。 碧康制药生产的Ponatinix是普纳替尼在全球的首仿药,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政府监管机构批准合法生产的仿制药。碧康制药的产品符合欧洲药典和美国药典标准。相比其他来源不清晰的所谓同一种仿制药,碧康产品中影响药物吸收率的溶出度和生物利
|
|